太完美主义降低了做事效率怎么办?

太完美主义降低了做事效率怎么办?

当我们说完美主义降低了做事效率时,通常有两个问题:

因为过于追求完美,把事情想得很复杂而迟迟不愿意开始行动,导致拖延。

因为追求全部的完美,在不影响大局的细节上过多纠结,反而影响事情的闭环和整体效率。

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1.用“无所得心”做简单的事,解决拖延

我在生活中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用户来说,一个产品用起来方不方便是特别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率。

比如:

电饼铛洗起来太麻烦,我选择了轻便的小煎锅;

原本堆在角落的手帐文具放在桌子右上角后才终于被用起来;

手持吸尘器拆卸清洗太麻烦,还是选择扫地机器人。

简单第一,我慢慢建立起这样一条原则。

而在工作学习中,简单第一的原则,可以让我们大大减轻拖延。

在开始去做的时候,对即将要做的事没有期待,没有要求,不设立目标,也不去想它最终要达到什么样子才是完美。“只要开始去做就好了啦,做着做着再看嘛。”这样简单化地去想之后,对那件事情原有的心理压力,会瞬间减少90%,甚至是99%。

我要写一篇文章,先写到什么是什么。

我要完成一个方案,我先把能想到的重点列出来,再往里面填充。

我要做一份简历,不抱着一定要写得很好的状态,只是简单去做写这个动作。

做这些事情的过程里,不要评判,不要去想“我怎么做得这么烂,这样怎么能做好”等乱七八糟的念头。就是专注当下的,把能做的做好。而一旦第一个台阶铺好了,再上第二个、第三个台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要知道,没有谁能一开始就做好。

再难的事情,不去多想。只是用当下所能想到的最简单最能让人行动的方式去做,去往前推进。一轮一轮下来,自然会轻轻松松达到想要的完美的状态。因为当下就是威力之点。

这让我想到佛教里的“无所得心”,也想到道家说的“无为而治”。对事情不抱那么多贪着的心,没那么多预想的设定,而是顺应事物自然的状态,这样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一点点做得更好。 

 

2.用全局观+迭代思维提高整体效率

当我们因为追求全部的完美,在不影响大局的细节上过多纠结,反而影响事情的闭环和整体效率时,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客观世界的“完美”,而更多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完美感。

这时我们把焦点都放在了自己身上,关注的是自我的感觉,我做的这件事情好不好,我的成果实现得如何,我是否达到了别人对我的期望和要求,我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却没有关注真正重要的客观世界的“完美”,也就是在当下的条件下,在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事物的整体价值是否是满意的。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转换视角,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而不是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得到某个细节的100分,从而导致整体效益下降。

而针对一些小项目的完成,“迭代思维”是一个很好用的思维模型。迭代思维最早来源于产品:“不追求完美,允许有所不足,尽早将产品推到用户面前,接收反馈,不断试错,持续完善产品”的思维就是迭代思维。 

不止产品,任何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用到这样的思维。它很好的一点,就是能帮我们快速形成事物的闭环,实现项目的整体价值。然后再根据反馈去不断地优化,拿到更好的结果。这也像《精益创业》中说的“要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用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去验证假设,滚动前进”。

关注整体的效益而不是纠结局部,同时用迭代思维快速进步,这是避开完美主义,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我想,当我们有一天不再受到完美主义的限制,那也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多的可能性。

期待这样的自在。

责任编辑:李彤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