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沉下心来不浮躁?

如何沉下心来不浮躁?

我以前一度觉得“忙起来,就不会焦虑了”,这句话很虚。

明明我已经很忙,很多稿件需要写,需要处理的工作也很多,那段时间还需要写书稿,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才睡,哪怕我把日子过得这么“充实”,我内心依旧浮躁、焦虑。

甚至前两三个月,我依旧是这么觉得的。那段日子有很多工作要处理,每周被deadline追着走,尽管都已经忙成那样,但时不时还会有懈怠、焦虑的情绪。有时是觉得工作任务量太大,自己太累,也不太想处理工作,劝慰自己说我今天先躺下休息下,等养足精神明天再一口气做完工作。

等到次日,打开电脑,看着前一天剩下的工作,内心一边懊恼为什么昨天的自己那么懒惰,不把工作做完,一边因为前一天偷的懒导致今天的工作量加重,更甚至影响整个计划表,觉得好疲惫。

一场拖延,导致我们内心疲惫,内心疲惫的我们经常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为此影响着工作效率,接着因为工作效率的降低,我们完成一项工作需要更长时间,我们会变得更加拖延。再然后,我们看着拖延的自己和一堆本该完成却没完成的工作,会怀疑自己最近是不是不上进了,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变懒变差劲,竟都不愿意努力去生活了。

再接着,我们会由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上进,到开始忧虑如果我一直这么下去,如果我始终提不起劲去生活,我的人生会不会越变越差,那么我的未来在哪里。

虽最后,还是会在deadline之前完成工作。但与之伴随的还有焦虑,会开始觉得这样的自己不够好,我们好像在消耗自己的人生,这样下去未来不会变得更好,于是变得更加浮躁。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本只是前一天偷懒未按时完成工作这件小事,到最后竟延伸到我们对人生、对未来的焦虑和浮躁。

我们内心的浮躁与焦虑,是我们期待自己完成却未如期完成的那些事的后遗症。

我们的情绪,大多都有迹可循。

 

最近一段时间,我依旧很忙,与之前的忙不同的是,此时忙碌的密度比以前更大。

每天七点准时起床,吃早餐,去图书馆看书或学习,中午跟朋友一起吃个午饭,吃饭的间隙或简单聊几句,吃完午饭继续回到图书馆学习或看书,吃完晚饭有时会去水果摊买些水果,但买完水果回去依旧去看书或学习。

除了完成本该完成的学业任务,看相关专业书、论文和准备做presentation的资料外,这间隙还需处理一些班级事务,有时需要我统计数据做一些表格,有时需转发一些通知在群里,并一一回复同学们的消息等。在以上事情都做好的间隙,我还需挤出时间写我自己的书稿。

其间虽也会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在学业上做得很好,也为自己每天没太多时间写书稿紧张,但每天真的太忙太累,晚上躺床上就睡着了,压根没太多时间留给我去焦虑去浮躁。

我已经好久没追过剧了,仅追的一部综艺德云斗笑社,也只能在每天吃晚饭的间隙看二十多分钟。有时得用一周的时间才能看完一期,有时下一周的节目更新了,我这周的综艺还没看完,此刻的我跟以前满世界追着找剧找电影看的我格格不入。

在这样高密度生活与忙碌下,我是没时间,也没过多精力去焦虑和浮躁的。

也是在经历过真正高密度忙碌,才发现我之前的忙碌是“伪忙碌”,我之前所有的浮躁与焦虑是“伪忙碌”后遗症。

何为“伪忙碌”后遗症?

是我们以为自己每天过得很忙很充实,但大多时间都只是瞎忙,并没真正去做能滋养我们人生的事。所以在这种“伪忙碌”下,我们一边觉得自己好忙,一边又会怀疑为什么自己已经这么忙这么充实了,生活依旧看不到起色,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当下所做这件事的意义,会怀疑自己人生的意义。

但不是忙碌没意义,也不是你当下所做的这件事没意义,只是你的忙碌和你对你所做的这件事的态度缺少点意义。

忙,虽不是万能的良药,但至少它能解决我们大多情绪。

 

所以,如何沉下心不浮躁?

短期看,你只需及时且认真做好你当下应该做好的事情,不要拖延,也不要偷懒。

若你是学生,那就好好上课好好学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待到你认真做出一份份漂亮的作业,你会发自内心得到满足,好的品质会形成良性循环,这份满足感会带给你快乐,会让你更愿意沉下心做好一件件事;

若你已经工作,那就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完成本该你完成的工作,该做ppt就好好做,该做策划的话就好好做创意做策划,别偷懒,也别敷衍自己,真真切切投入到工作中去,去尝试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价值。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可以自己充个电,学习专业技能,或者也可以考一些相关证书,考会计,考计算机证,考英语等,总之保证自己是脚踏实地地在努力。

切勿怀疑自己所做的努力没有意义,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人生大多东西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只是有些事物存在的意义不那么明显,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我们得为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赋予它的意义。

当我们坚持一件事超过二十一天,就会形成习惯。当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过好二十一天,慢慢也会养成踏实努力的习惯,慢慢不会再焦虑地不知人生意义在何处,而会坚信我们的未来不在别处,而是由此刻我们的一举一动所决定的。我们自己是能决定我们的未来的。

 

长期看,想要沉下心不浮躁,需多去做一些难的、延迟性回复的事。

这个时代到处都是取悦我们的事物,无论游戏还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我们的喜好被分析,内容生产者根据我们的喜好生产很多我们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想留住我们的注意力。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都习惯性去接受一些通俗易懂且我们所感兴趣的信息,一旦我们所接受的信息不是我们所感兴趣的,便马上划掉,进入下一个。我们只关注或者说只爱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慢慢地我们习惯碎片化阅读,越来越难进行深度阅读。

我们接受越多碎片化的内容,我们越浮躁越焦虑,因那些碎片化的东西潜移默化间跟我们传递着一个信号:“这世上很多东西是很容易、很有趣的”。但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是没办法通过一段几十秒的视频所学到的,这世上恒定不变的规则是“想要学会任何东西,都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人生没有速成法则”。

碎片化信息向我们传递的“人生可以速成”类信息,与我们真正把一件事落地实际行动中感受到的复杂性、烦琐性产生一种深深的矛盾和割裂感。这种割裂感会加剧我们的焦虑和浮躁情绪,我们充满着疑惑:“同龄人看起来都那么优秀,大家都能那么轻而易举做成的事,为什么到我做的时候就这么难,是不是我比别人笨一些”。

如何解决碎片化时代带来的焦虑?

减少自己看短平快信息的频率,试着多去看一些厚的、难的、生涩的但有价值的著作,或者学一些比较难的技能。

在做那些有点难的事的过程中,你会一点点克服自己的惰性。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败,再找到经验,一点点进步中,你会慢慢克服你身上的缺点,会一点点打磨你的耐心,会慢慢明白人生没有速成的办法,你想做的事,想去的远方,都得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去。人生没有捷径,人生也没有那么多有趣且都是我们喜欢的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本是枯燥的。为了滋养我们的人生,为了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我们也得适时去做一些不那么有趣但有价值的事。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自会心甘情愿且脚踏实地地努力。不会焦虑,也不会浮躁。

人生本也没那么多有趣的事。

恰相反,为了更好地活着,我们得试着多去做些枯燥但有价值的事。

在这个处处宣扬有趣的时代,不要惧怕无趣和无聊,偶尔做点有价值但枯燥、“无趣”的事,反倒能活得更充实。

责任编辑:崔智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