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怎么办?

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怎么办?

前言: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美]伍绮诗


一.太在乎别人感受,会冷落了自己

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她因年少成名,过早接触了文学大师的圈子,已经无法像正常女孩一般,任性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夸张的是,她跟一个伴侣提分手,伴侣打了数次电话,愤怒地骂她,而她却无助地一个劲在电话里道歉。她一针见血地分享道: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从小,我们被教育“和为贵”“隐忍谦让为美德”,“不能顶撞其他人”,而让孩子适当任性地做自己,自由发展,是被忽略的重要章节。这样教育下成长经历的孩子,让性格的发展,多少会有些“讨好型人格”,社交时畏手畏脚的,很怕惹怒他人,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乎周围人的感受原本是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太”在乎别人的同时,也就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二.不在乎别人感受,则太“自我”了

一个聚会,我介绍了朋友小A,给两个新认识的朋友。吃饭时,我们全程在听小A,大谈自己的感情经历,痛斥前任的“渣”,另外的女生也想要分享,却完全无法开口。那个场景,我真的不由得想到了“祥林嫂”。

我们都生活在德国柏林,这里年轻人夜晚的消遣多是小酒馆,但是夜路很黑,常有酒鬼闹事,所以朋友们会尽可能结伴回家。小A有两条回家路线,一条路线与我是同一个车站,另一条她能早十分钟回家,是另一个方向的车站。她会很自然地选择跟我相反方向的车站回家。 

这晚聚会我总觉得怪怪的,晚上回家,我说:“能发一下今天拍的合照吗?”她就发了一张自己美美的照片,我一半的脸都被挡住了。

网上说:“检测是不是真闺蜜,你可以看她发朋友圈时,是不是只选自己美的,完全不管照片里别人的鼻子都歪了。” 

第二天,同一个酒馆,换了一个朋友。小犹21岁,一个欧洲姑娘,德语考试刚考过,今年开始上大一的艺术生。

与她的交谈是打兵乓球,你来我往。她会问你现状,静静倾听,出谋划策,在她眼里,我们都实现了今年读书的目标,生活太美好了,我们都会变得更好的!

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一个车站,但是不同车,她问我,“你可以在车站一个人等五分钟吗?”她关切的表情,让我一下子回忆起昨晚与小A的聚会。 

适度的在乎别人感受,其实是一件好事儿。尤其是社交时,如果一个朋友或者伴侣太以自我为中心,会让我们有一种被忽略的感受。

我们与朋友见面,都是希望分享信息,倾听的同时也需要片刻在朋友前真实地发泄情绪。倘若一直是一方在倒情绪垃圾,而我们“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总是扮演“Cheer up”鼓励对方的角色,用不了太久,我们的友谊也会消耗殆尽。

 

三.现身说法,六个小建议

新搬进一个学生宿舍,每天都战战兢兢。这天用电饭煲做了火锅,用陈醋凉拌了黄瓜,德国室友娜娜嫌弃地说:“你做什么呢,好臭啊!”之后看到娜娜,和她打招呼她爱答不理,我心情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与外国室友交往,课堂上发言,总怕自己蹩脚的外语被同学们笑话,甚至走在路上,坐公交车,怕自己华人面孔,惹怒排外的酒鬼。

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太在乎伴侣的感受,也会让我们失去了自我。伴侣莫名生气冷战,回复信息慢了,我们会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个劲打电话质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

我们可以尊重他人,适度在乎别人的感受,但是过度后,会让他人也感觉到无力乏味,谁来在乎我们的感受呢?

面对以上的情况,我做了如下的调整:

1.心理建设: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当你的生活丰富绚烂如同海洋,他人扔来的小石头,是不会在你的心底泛起巨大的海啸。如果你的生活本就一潭死水,那么他人一个白眼,一句恶言,都会把你的心情,沉入海底。有时候,他人根本没有那么在意你。每一个人都很忙,没时间一直在关注你。尤其我们因为一句话辗转反侧时,其实当事人早就忘了!

调整好心态后,我主动跟德国其他室友聊天,发现仅仅是娜娜本身有情绪化问题。过了两天,她又心情大好地做了咸的起司饼请我吃,我们聊起“火锅事件”,她笑着说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

 

2.慎重交友。

交友时,多跟心智比较成熟的朋友来往。他们会更顾全大局,照顾我们敏感的性格,交往的同时,我们也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我赞同有效社交这个观念,很多无效社交会耗费自己的精力,但是这不代表不参加社交了!

多社交,会如同照镜子似的,在别人的眼中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比如,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按照我的意愿生活呢?小A当然也可以选择另一个路线回家,只是我更希望与细心的人,成为更亲密的朋友。

 

3.及时沟通。

聚会后第二天,我就跟小A通了电话,谈及了我想法,她也同意分手不是一个人问题,不应该一直谈自己的事儿,以及照片有误会,因为其他的合照太抖了,所以只发了一张。事后,我们都赞同,凡事直说比较好。

与德国室友的矛盾,也是通过与其他的室友事先沟通,发现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沟通是万能钥匙,“在乎别人的感受”,如果加上沟通这项技能,则会化身一个nice细心、体贴的标签,也不错啊!

 

4.改变能改变的,提升自信。

跟小犹在小酒馆里,聊这个话题。她跟我分享了17岁看心理医生的经历,那时候她刚失恋和好友闹翻,人际关系一团糟。她的心理医生说了如下的一段话,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世上大致分为两类东西,一类是你可以改变的,比如学业,事业,这类东西,是只能你自己去完成的,别人帮不了你。第二类,是你无力改变的。比如:他人感受,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不爱你的恋人,逝去的友谊和家人。这类,是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能做的,只能是专注我们自己。

 

5.找到自我,从内而外真正地独立。

讨好型人格,总是有种怕影响别人,有种想要依赖别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放弃别人“会帮你“这个想法,尽可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儿,不求别人帮忙。在这样的过程里,你会慢慢地找到自我。认真地把工作和学业做好,从实力上提升自己,做好分内的事儿,精力都放在做事儿上,也就无空在乎别人的感受了。这样操作后,会间接地提升自信,从内到外。 

 

6.独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当我们给朋友或者伴侣发信息时,对方回复不及时,会很焦虑;当我们当众发言以及发朋友圈时,时刻刷新看朋友的点赞数;甚至回家过年,最怕父母在亲戚前数落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气得跳脚却又顾全家人的感受,只能自己生闷气。这样的太在乎别人感受,会让我们渐渐远离“真我”。这时候,你需要的是喊一声“停”,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把注意力尽可能地放在自己的身上。

他人没有秒回你信息,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真忙,没有看到或者没法及时回复。二是真的不太在乎你。第一种原因当然可以理解,第二种原因,既然对方没有那么在乎你,那么你何必去在乎他的感受呢?同理,当他人并没有照顾你的情绪,你又何必一直反省自我,过度揣测他人的想法呢?

与其花费时间胡思乱想,不如把手机放在一旁,用这些时间来收拾落灰的书桌与房间,翻开那本买了许久却一直没看完的书,甚至仅仅是单纯地看着窗外,吃一颗苹果,发会儿呆。我们需要与朋友、恋人和家人陪伴的时间,但是也需要一段独处的时间,彻底放松心情,让我们的情绪得到净化。

 

结语:

蔡康永的新书访谈里曾说:“所谓情商,不过是两句话,‘关你什么事’与‘关我什么事’。”

我们精力有限,目前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比如改变自我。先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行有余力,则再去在乎那些爱我们的人的感受,其他的,我们改变不了,也“不关我们的事儿”。

责任编辑:崔智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