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完电影就很少有读原著的冲动?

雷磊问:为什么看完一本书会有强烈的想看其电影版的愿望,但是看完电影就很少有读原著的冲动?

作家、编剧张冠仁答雷磊:

首先这是一个传播学的问题。电影作为全方位的传播形式,从手段方式上超越文学表达,从可读升级为可看可听,正在开发和将要开发可触可感和可闻,总之人类感官的一切可能性都是电影拓展的可能性。
其次是想象力的问题。电影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之前长期获得信息的方式,此前由抽象文字作为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方式被升级为图像有声表达。等于是对现实生活的最高层次的模拟和还原。但是电影同时也扼杀了我们在阅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想象力的空间。比如说在读金庸作品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会把马景涛直接和张无忌划等号的。即使电视剧播出那么多年了,还有很多人认为张无忌的鼻孔不可能也不应该这么大,这有点不科学。但是不可否认,马景涛版张无忌已经成为大部分从影像上熟悉《倚天屠龙记》的观众的一个固定印象。
最后一点从能量消耗学上来说,看电影每小时消耗66卡路里,而读书则需要88卡路里,哪个更容易、更方便,是抱着啤酒坐在沙发里当一天的couch potato(沙发土豆),还是在图书馆正襟危坐一天看一天书?在我们这个一切以速度优先的时代,显然前者更容易也更惬意。长久之后,人们就习惯以最快捷最懒惰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但是相信我,如果你因为看完电影版《白鹿原》而放弃阅读陈忠实小说版的《白鹿原》,那绝对是一大失误!

(责任编辑:金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