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越长大,孤单感越强?

为什么我越长大,孤单感越强?

因为工作需要,我又用上了QQ传文件,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有几百个好友和七八个分组,可是有些人我没有写备注,他们的空间也没有照片,我居然想不起来这些人是谁了,甚至连当个点赞之交也觉得繁琐。删好友其实是个繁琐的工作,一个一个去回忆自己和对方的交际,可是记忆总是像乱码一样。常联系的朋友只那么三四个,可是也有很久没见过面,说好放假之后一定要找个机会聚一下,但现实已经把大家分割在不同的地点。偶尔会遇到极其需要倾诉的时候,同父母说总是不太合适,想找人出去吃个饭喝个酒太过奢侈,只好一个人慢慢消化掉。

小时候总能轻而易举地收获朋友,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一样多,想要说出一句话总是很简单,送一块糖然后说:“我们一起玩吧。”有时候会很想回到那些岁月,无忧无虑地畅所欲言,就算真的开罪了别人也理直气壮。

从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启了一段独处的时光,一个人住,在异国他乡言语也不通畅,晚上天黑得很早,也听说过夜里不太安全,朋友都住得远,我宁愿窝在家里看电视。一个人的时候懒得做饭,买了许多垃圾食品塞在冰箱,后来庆幸自己是易瘦体质,否则也会像欧美人那样过度肥胖。我原本不是一个懒散的人,可是后来连基本社交都懒得维系,不是不喜欢有人陪伴,也不是严重社恐,只是单纯觉得很多事情逐渐变成非必要的。我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成为我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我当然会感觉到孤单,在某些时候,譬如朋友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出去玩,他们那边三五成群的嬉闹声很响。越长大越难以开口,越长大越孤单。

所以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个命题,为什么年纪越大孤单感越强。

 

1.小时候要合群

我们还是小孩子时候,难免主动或被动陷入拉帮结派的游戏,那时候我们需要玩伴,也需要寻找玩伴,友情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童年到青春期都一样,友情的开始甚至只是因为有同样讨厌的一个人,或者同样喜欢的明星。那时候我与朋友们的性格是迥异的,其实也害怕成为小圈子里被讨厌的人,所以试图合拍。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飞轮海,也不喜欢看电视剧,甚至不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但是每天和她们放学一起走路回家的时候总有无穷无尽的乐子,连不喜欢的事情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读书时候除了争取名次,不存在什么利益冲突,就算暗暗较劲也显得天真浪漫。呼朋引伴的时候绝不孤单,就像有人讲,女孩子的友情就是要一起上厕所。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更擅长迁就别人,相对而言脾气也更松软。

其实小时候也会感觉到孤独,可是那种感情很快就会被别的新鲜感与快乐取代,只要在学校里上课交朋友,回家之后写作业、看电视,那些孤单是很容易弥补的。

那时候没有成熟的心智和注意力,对于人际关系中温热寒凉的感觉器官也没有那么发达,甚至说得更简单一点,那时候我们都有事做。自愿也好,被迫也罢,我们都有着目标和充实的生活。

 

2.长大时候更自我

很多人讲小孩子是自私的,其实不然,年少时候的我更乐于分享,不论是零食、朋友,还是秘密,所有我喜好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朋友所共有的。

后来逐渐理解了三观,尤其是上到大学,我的性格、品性、脾气都逐渐定性,不再需要通过朋友的数量显得自己温和。通过三观、爱好等诸多条件淘汰掉许多人,剩下的慢慢固定成为挚友。我不需要合群,也不想随波逐流,讨好别人是生命中最缺乏意义的事情。可是人又不能太尖锐,心中所想非旁人愿听,多么复杂。

秘密在长大之后开出花,逐渐形成藤蔓,在心里交织出一片空间来,是不容别人打扰的。孤单是因为想要说话又害怕说话,逐渐变成了不敢说话甚至懒得说话。有些时候亟需分享一下心情,或是雀跃或是惶然,或是惊喜或是无奈,话到嘴边竟不知从何开口才好,索性缄默不言。

我适应群体生活,但不趋同,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有时候难免在他们结伴出游时候感到孤独。可是我喜欢更加稳定的关系,最好避免你来我往的人情付出,只想找到与我完全契合的朋友。可是一想到要去认识新的人,从名字开始问到喜好,然后磨合相互脾性来确认,就觉得很烦。

人是复杂又感性的生物,回应别人的期待、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些麻烦事都足以让人从群居动物变成单独的个体,这没什么不好。

长大之后的孤单是自己寻找与追求的,就像《百年孤独》里讲,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很多人觉得感觉到孤单是因为心理脆弱,其实不然,这是心理生理各个方面逐渐成熟的必由之路,成长与孤单难免相伴。

 

我很喜欢韩剧《迷雾》里的一句话,新闻不是为了提出问题让人恐慌,而是应当解决问题,当然问答也是。所以人要怎么样摆脱孤单感,其实也不算很难。

孤独是一种可变的状态,就像某种容易改变形状的水晶砂,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完全取决于被放进什么样的容器里。人可以被孤独控制,也可以享受孤独。有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有自己愿意为之付出心血的爱好,降低孤独感在自己价值观中所占有的地位。把注意力从漫无目的的好奇与触碰,变为对自己未来和发展的探索,思考自己的故事,不受外界打扰。

很多人觉得自己无法忍受孤独,所以寄情于自我幻想,企图在那些无聊的事情中间找寻到自我安慰。可他们忍受的并非孤独,而是因为寂寞带来的空虚与平庸。真正的孤独像是时间碎片,被撕裂后掩藏在不同的角落,偶尔想起来,叫人惊醒与平静,就像上校回想起去看冰块的那个午后。

人要长大的过程中,其实重要的是学会享受孤独、与孤独和解,而非试图摆脱孤独。

责任编辑:崔智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