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自吃饭?
流动者的包装:粉末套餐
人们将会看到完全现成的饭菜会越来越多,以各种形式,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吃,消费者属于既无时间也无胃口且无能力自己做饭的那些人,这些饭菜可以让他们边吃边做其他事情。盒饭已经是它们的代名词,其他的包装也正在陆续出现并将会层出不穷。其作用是一个人吃,没有餐桌,站着吃,无须担心弄脏双手。
特别是一些粉末食品或液态食品将会为了满足这些目标而得到普及,其中有些是作为固定饭菜的临时补充而推出,如同那些已经存在于饮食周期的食品,或是纯粹出于治疗需求的食品。还有人想建议大家可以每天食用这类食品,将它们固定下来,作为一切日常固定食物的永久和完整的替代品。
所有这些产品都将打着“智能食品”(smart food)的旗号推出。诸如Soylent(索伦特)、Feed(食料)、Vitaline(维他命)、Bertrand(伯特兰)、Huel(油)等企业已经在推销各种粉末全套营养餐,他们试图用所谓的营养魅力来弥补这些食品先天就令人讨厌的形状:不含谷蛋白、纯素食、绿色;或者反过来,超高蛋白含量。Soylent是美国企业,Feed和Vitaline是法国的,Bertrand是德国的,Huel是英国的。Feed推荐的食品粉末,只需在混合器里摇晃45秒就可以得到一顿完整的餐食,而且还是前已述及的带有素食特点的餐食。Soylent是罗布·莱茵哈特于2013年创立的企业,它开发出来的菜单具有“开放式配料”的特点,因此可以适合于每个人。其发明者声称,自己的健康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因为其饮食是专门由自己的产品构成的。
然而,人们不能够单一地并持续地以这种包装的食品为食物:咀嚼对消化和牙齿的健康很重要。此外,咀嚼会促使将饱足感信息传递至大脑的必不可少的各种神经递质的综合感应。最后,消化酶的作用从口腔中就开始了,这也需要咀嚼。有些试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今天,Soylent的老板已经重新开始“也吃食物”了,虽然他的食物中的92%还是以其企业的粉末食品构成。在2013年,美国记者布莱恩·麦切特也试图只吃Soylent包装的粉末食品。吃了15天之后,虽然他的身体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他宣告自己感觉抑郁了,并放弃了这种粉末食品。也许更多的是因为孤独,而不仅是因为食物的问题。在2018年4月,一个叫雅辛·夏布利的企业家决定每顿饭都吃粉末食品,一个人吃且只花3分钟,目标是每个月只拿2个半小时花在吃饭上,每个月以此节约大致30个小时的时间。但第二天他就放弃了这个试验,原因是觉得无聊。
奔向饮食孤独
人们究竟是围着桌子坐在椅子上吃饭,还是坐在铺在地上的席子上吃饭,已经关系不大。我们已经看到,吃饭具有滋养精神的作用,至少跟喂养身体的作用同样重要。假如当今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用餐就失去了这种分享的作用,失去了社交、交流、达成共识的作用。至少5000年以来,在人类历史中恒久不变的用餐的社交性,将会消亡。用餐将从此变成一种个人化的事情。
首先,早餐将会消失,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冰箱里取食。接着,午餐会广泛地消失,甚至在工作日也会如此:企业的食堂将会取消,大家可能直接在工位上就对付着吃了。
最后,家家户户每天晚上的聚餐也将消失,随着家庭的解体将出现下述情况:独自生活,独自吃饭,至少在晚上是如此。
即使人们还在一起吃饭,每个人也是各吃各的,以各自的节奏。分享同一个菜的现象将会越来越罕见,每个人都将开发出自己的饮食方案,每个人都将是自己的营养师。
人们将无时无刻都可以吃饭,吃得越来越快,不论在哪个地方皆可如此,包括在工作时、看剧时、旅游时,甚至在走路时……
零食将会吃得越来越多。用餐地点将变成一个并非用来吃饭的空间,其中包括公共场所、体育馆、走廊、火车或汽车经过时,吃上一口,喝上一杯,然后就离开的地点。
人们将花很多时间在公共交通上。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商业化的一些新手段将会被开发出来,比如在火车站、火车上、地铁上的自动售卖机。以后,人们还将在自动驾驶的汽车里吃饭,汽车将会拥有储存食品的各种配置。
饮食将会变成从属于休闲的次要活动。
资本主义将用餐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功能性行为,在这种行为中,找不到乐趣这个概念,即使有也只是脂肪和糖的工业替代品的形式而已,所以,资本主义所推行的这种盎格鲁-撒克逊式的用餐设计的胜利将会是悲剧性的。那些相互对话、接触自然、自我表现、一起讨论、寻求共识的最佳场所将会不复存在。这将会带来绝对是非同小可的社会和精神的不平衡。
特别要指出的是,家庭聚餐的消失会极为损害孩子的教育。直至今天,孩子的教育常常是在餐桌上进行的,孩子会边吃饭边听大人们的表达,跟大人们讨论,形成自己的想法,学会融入家庭和社会,甚至学会质疑。
人们只有参加特殊的聚餐,才会继续保留的集体用餐的习惯。这类聚餐有圣诞聚餐、感恩节聚餐,更为常见的是宗教节日的聚餐,以及举行诸如婚礼、出生、离世等家庭仪式时的聚餐。
社会越来越多地变成一个个孤独的流浪者的并置状态,他们都是必然处于冲突状态的自恋者(或者是躲避冲突的自闭症患者),他们满足于自己的形象,社交网络会向他们呈现自己的形象。他们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口味(其中包括他们喜爱的饭菜图片)、分享自己的缺失和欲望,甚至往往是一边吃饭一边分享。
他们尤其喜欢通过吃甜食来填补自己的孤寂。因为如同孤独让我们更容易去消费酒精或毒品一样,孤独也会推动我们消费更多的脂肪和糖分含量高的食品。我们现在知道,被排斥的感觉会激活大脑的痛苦区,然后产生某种需要放松的欲望,于是,就有了吃糖的欲望。糖分摄入之后,大脑会释放出多巴胺,即一种能够影响情绪并让人感觉更加愉快的神经递质。因此,某些研究已经证明,大脑对极甜食物摄入的反应类似于摄入诸如可卡因等某些毒品之后产生的反应。
法国和其他几个屈指可数的国家在一定时期里,在这个方面仍将属于例外。这几个国家将会保留聚餐的形成,尤其是晚餐。虽然根据2008年来自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的一项预测说,至2030年,10个法国家庭中将会有4个,由独自吃晚饭的一名家庭成员构成。
有些人将会坚持采用聚餐的形式,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创造聚餐的机会,例如创造在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和社交网络聚集的陌生人之间的聚餐。有些节日活动,纯属为了不让自己孤单。就跟人们在活动中消费的食物一样,这些活动既有人为的,也有自然的。
被监控的沉默社会
针对自己所带来的焦虑,市场的回应将会是要求每个人的注意力不要再集中在交流上,甚至也不要再集中在安慰性产品的消费上,而是集中在个人自身的健康上,以及健康受到饮食威胁的方式上。
他们还将会给每个人提供监测的方法,监测所吃的食物对体重、对身高体重指数(IMC)以及对各种健康指标的影响。
然后,他们将会根据身体的状况,给每个人规定应该做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每个人都认为可以自由地选择,其实只能跟随对自己来说只是表面上的一些标准。到2030年,人们也许会考虑按每个人的基因特性来确立个体和社会所需要的食物。
长久以来,我一直都将这个社会称为超级监控社会。这种超级监控目前正在进入各个领域,首先进入的就是食物领域。每个人在其中都被各种角色所监控,无论是公共的角色还是私人的角色,他们都想了解一切内容:每个人在读什么、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其目的是想把更多和更好的东西卖给他,更好地评估健康风险,更好地掌控社会秩序。
在这个世界中,最高的价值不再是能量和味道,而是信息和评估信息的那些数据——对饮食行为的数据掌握将变得至关重要。
虽然饮食似乎跟虚拟格格不入,但无孔不入的数字化也将进入饮食。
超级监控以后将会让位于自我监控,每个人自己监控自己,以便符合具有预见性的统计分析所确立的标准。随着饮食制度的束缚,自我监控已经显而易见,这种束缚属于享受主动顺从的最初形式。人工智能将会为这种武器推波助澜,为我们提供更好地检验我们所吃的食物是否与相关标准相符的方法。甚至更多的是将推荐给我们的那些东西强加于我们。
移动用品和家庭设备也将成为监控的工具:连接并固定在人体上的手表将会持续检测血糖和血压,这些手表会建议在某个时刻避免食用某种食品。连线的冰箱会建议人们食用符合医生或保险公司规定的食谱的食品。这些冰箱会通知人们里面该有哪些食品被取出或被放入。若申请者没有按照冰箱或手表所规定的食物来吃,跟诸如GAF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数据管理者联合的保险公司将会拒绝赔偿。
烦恼还将继续,甚至更糟
这一切都将无法阻止:无论是对人类个体来说,还是对人类整体来说,人类饮食模式改变所带来的孤独与健康问题都会越来越严重。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死于吃得差和孤独,因为聚餐的消亡将会令他们陷于孤独之中。与此同时,整个人类也将会因为吃得过多而消亡。
因此,如果从现在起至2050年,若我们的饮食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且人们在吃我们在前一章中预测过要吃的那些食物),肥胖症患者将会继续增加,饮食引起的疾病也将会增多。
根据欧洲肥胖症大会(European Congress on Obesity)的一项研究,倘若我们的饮食像现在这样继续,到2045年将会有近25%的人变成肥胖者(2017年是14%);8个人中有一个将会患2型糖尿病(在2017年则是10个中不到一个)。特别是在美国,按照当前的发展,将会有55%的人是肥胖者、18%的人是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还没有被这种传染病触及的非洲,也将严重受累。
假如农业模式和畜牧业继续这样发展,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全球的饮食模式将会令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但是,在这个星球变成地狱之前,饮食所带来的重大的灾难也是可能发生的。根据保险人劳合社的说法,这场灾难极可能到来,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太平洋中的暖流气候现象),南美洲的气温将会升高,小麦锈病(导致谷类质量和产量都降低的传染病)将会爆发。如果这三种现象同时发生,那么小麦和/或大米的价格将会大幅度上涨,迅速蔓延的饥馑将会发生,金融市场会崩溃,食物供应的中间商将会束手无策。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抵挡这种灾难。
责任编辑:讷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