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不容易被人讨厌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人迷,但通过刻意地锻炼自己的情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做一个不容易被人讨厌的人,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点滴开始:
1.给别人带去“TA很重要”的信念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自我去中心化”的过程,就是从“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到“发现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是很渺小的”这一事实。但不变的是,即使再孤僻的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中告诉我们,很多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是由某一方无意中的“忽视”和“轻慢”造成的。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给对方“TA很重要”的感受,TA也会更容易对你有好感,因为这本质上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现。比如说,和别人约定见面,能早到也坚决不迟到,这不仅能体现你是个有时间观念的人,更重要的是让对方感受到“TA对于你来说是重要的”。
2.不“硬交”朋友,不“强融”圈子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实力悬殊过大的人之间很难产生持久的友谊。如果两方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就必然会有一方不得不迁就另一方,时间一长,嫌隙自然会产生。带有强烈目的性的交友行为是最容易引起反感的,会给别人“很功利”的观感。我们交朋友最好还是找真正聊得来、有共同话题的人,不“硬交”朋友,不“强融”圈子。有的圈子尽管金光闪闪格外诱人,但并不适合我们,即使侥幸进入,也会让我们变得自卑起来。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那还怎样让别人喜欢自己呢?能让你不卑不亢地“做自己”的友谊,才是真正健康的;能让你感到舒适的圈子,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3.幸运时不做“吹牛王”,不幸时不做“祥林嫂”
“别人吃白菜时,你未必要把自己的肉分给他,但起码做到别吧唧嘴。”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越是在自己的生活顺风顺水的时候,越要低调,自己内心能感受到幸福,何必去寻求外界的应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果总炫耀自己的生活,可能在别人心底埋下反感和忌妒的种子。
同样,要是遇到了挫折,偶尔倾诉倾诉烦心事可以,不要成为逢人便诉说自己悲惨遭遇的“祥林嫂”。到处散播负能量并不会让我们好受,只会让好运和人缘和我们渐行渐远。我很喜欢木心老先生所说的一句话:“比幸福,我不参加;比不幸,我也不参加。”安心专注于经营自己当下的生活,并为未来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比在别人面前逞一时口舌之快,来得更为实在。
4.永远别忘记“界限感”
在前几年很火的韩国电影《寄生虫》中,有这样一幕情景,让我至今印象很深刻:宋康昊饰演的金司机开车载着雇主朴社长,两人聊得还算愉快,忽然,司机无意中试探地询问了一句社长夫妻之间的关系“您还是很爱您夫人的,对吧”,随后社长脸上表现出了微微的不悦,止住了话题。这个细节也为后来两人之间爆发冲突埋下了伏笔。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远至陌生人、领导上司,近至枕边人、父母儿女,其实我们之间都有界限的存在。有“界限感”本质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行为,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尊重。有时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在特定的场合下(比如聊天聊嗨了),你会有种“界限消失”的错觉。这时候你如果有明显越界的行为,就会让对方很不舒服。比如《寄生虫》中的金司机,和雇主聊天聊得忘乎所以,就忍不住去打探干涉人家的私事,一瞬间就引起了社长的反感。
5.做会为他人鼓掌的那个人
“捧场王”其实是一种很美好的品质,对于欣赏的会主动去赞赏,对于欣赏不来的也不会讽刺批评。前几天和我本科时期的舍友聊天,她和我说:“上大学之前我很不喜欢夸人,我觉得那虚伪又大惊小怪。但后来和大家在一起久了,我发现夸人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肯定别人,让别人心情很好。小团体会更有凝聚力,大家互相夸耀鼓励,一起自信一起进步。”
学过物理的我们都知道,“能量是不会凭空产生的”,但对他人真诚的夸赞,却是一件能以很小的成本,产生巨大能量的事。对于他人,收获了你的赞美和鼓励,会让TA心情愉快;对于你自己,可以赢得好感,消除隔阂。同时你能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这本身也是内心充盈有力量的表现。但要注意真诚地夸赞和“附和”“奉承”之间的区别,学会发现他人长处、认同他人,而非虚与委蛇,“为了夸而夸”。
6.放下渴望“被喜欢”的执念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由于父亲只关心生病的妹妹而忽视自己,主人公松子从小就十分渴望获得他人的爱,逐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她经常扮鬼脸,只为了讨父亲的一个笑容。长大以后,如果有人说爱她,她就会不顾一切地为那个人牺牲全部,甚至自己的生命和尊严,但直到最后,她也没能找到真正爱她的男人。
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很难获得真正的爱,就像一个总讨好他人的人很少被尊重和珍惜。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白头如新,有的倾盖如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对自己满意,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如果一个人讨厌你,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你做了不好的事,二是你们压根气场不合。如果你已经努力维护过你们的关系,经过反思求证以后也觉得自己做得没什么问题,那就说明是后者导致的。这时候要做的不是委曲求全地改变自己,而是尽量逃离气场不合的人。
“对你认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来说,你的死讯也许还不及他清早的头痛更令他困扰”。这句话赤裸,但也真实地戳穿了我们和大多数人的关系:我们对彼此都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会点开这篇文章并看到这里的你,也许真的很想知道“如何不被人讨厌”或者“如何被人喜欢”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最后想说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固然能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但更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先成为一块“锦”。与其纠结别人是否讨厌自己,不如放下“被喜欢”的执念,成为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不如忘掉外界的目光,把自己变成自己想要的,而非他人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梅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