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外华语女作家更容易成名?
大力丸吃不停问所有人:刚读到新闻,著名海外女作家韩素音96岁高龄去世,忽然想起提到海外华语文学,脑子里想起的都是譬如谭恩美、汤亭亭、聂华苓、严歌苓、张纯如这些女作家的名字,好像没有什么著名的男作家,为什么呢?是不是海外女作家更容易成功?
作家张冠仁答大力丸吃不停:
“谭恩美、汤亭亭、聂华苓、严歌苓、张纯如” 这些名字背后有一个特征,就是她们作品大部分描绘第一代移民如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挣扎,这是当地女性读者喜欢读的,而且也能在第一代移民群体内找到心理共鸣。而且相对而言,这些女作家本身经过相对而言比较正统的学院化教育背景,可不要小视这个背景,这意味着她们本身也和在传媒出版系统本身构成了某种关系,或疏或近。
而且东方女性作家本身的身份性也构成了某种西方世界消费的可能性,聂华苓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创办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班等等,但是她和她丈夫诗人安格尔本身所具备的社会资源亦不可分割,张爱玲和赖雅其实也是。仔细想一下,她们这个身份组合有某种连带相似性。
但是中国男性作家到了无论在世界观还是文明程度更高一级的西方世界,因为是雄性竞争的丛林法则,看过基斯洛夫斯基《白》的观众,就知道,其实男性移民有一种“心理去势”的巨大影响。陷入巨大的自我怀疑之中,同时因为社会分工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许多画家大提琴家改行做买卖,这是第一代移民不可回避的生存需求。因此第一代移民中,要出男性作家本身也不容易。在这一点上,坚持用英文写作,写诗歌的哈尔滨作家金雪飞非常了不起,他的笔名哈金更广为人知。他的作品已经进入美国社会主流,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推荐看他的《自由》,一本典型自传,写得真实细致,现实主义力作!
而且东方女性作家本身的身份性也构成了某种西方世界消费的可能性,聂华苓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创办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班等等,但是她和她丈夫诗人安格尔本身所具备的社会资源亦不可分割,张爱玲和赖雅其实也是。仔细想一下,她们这个身份组合有某种连带相似性。
但是中国男性作家到了无论在世界观还是文明程度更高一级的西方世界,因为是雄性竞争的丛林法则,看过基斯洛夫斯基《白》的观众,就知道,其实男性移民有一种“心理去势”的巨大影响。陷入巨大的自我怀疑之中,同时因为社会分工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许多画家大提琴家改行做买卖,这是第一代移民不可回避的生存需求。因此第一代移民中,要出男性作家本身也不容易。在这一点上,坚持用英文写作,写诗歌的哈尔滨作家金雪飞非常了不起,他的笔名哈金更广为人知。他的作品已经进入美国社会主流,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推荐看他的《自由》,一本典型自传,写得真实细致,现实主义力作!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