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最好的形容是什么?

关于“爱”最好的形容是什么?

小时候觉得,爱是香喷喷热腾腾的泡面和烤肠。

年幼时因为父母上班比较忙,我是被外公带大的。外公是全村出名的暴脾气,但对我——他唯一的外孙女,总是疼爱有加。小时候我经常不好好吃午饭,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下午喊饿,就可以吃外公煮的方便面了。他带我去了村口超市,买一包八毛钱的泡面。在厨房陈旧的灶台前,他撒一把葱花香菜,切好生菜和酱牛肉煮进汤里,荷包一个笨鸡蛋,最后再把面放进去。那热气和香气氤氲着爬上窗台,勾出水雾的样子,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出锅,面筋道,汤浓香,我贪婪地吃光。我让外公也给自己煮点,他总说他不爱吃这些“乱七八糟”。直到有一次,我吃完了面出去玩,回来时看到他用他最常用的姿势——蹲在门槛旁,手里端着碗,里面是我剩下的泡面汤,慢慢地喝着。我呆住了。他看到我,憨笑地解释道:“这汤香的,倒了怪可惜哩。”

后来有一次他冲我说重了话惹得我生气,我跑出了家门,来到村口经常和他一起去的大槐树下,三下五除二地攀到了树枝上。他追过来喊我我不下去,手足无措,窘得说不出话来,只好去买了一根平常我最爱吃的烤肠。他拿着烤肠看着树上的我,什么话也不说。我爬下树生气地吃完了烤肠,气还没消,扭头不和他说话。他沉默着,挠了挠头,又去给我买了一根。

我吃着吃着就忍不住笑了,虽然外公不善表达,但我内心能感知到他想说的。当时说不清吃烤肠时自己什么心情,现在我懂了,那是自信自己被爱,才会有的——快乐的心情。年幼的心,不懂什么是爱,只是觉得肚子中间酸酸的,暖暖的。

 

懵懂的青春期,觉得爱是一个人的盔甲,亦是软肋。

很遗憾的一件事是——青春期的我,对他人有过仰慕,有过向往,但都只是简简单单、蜻蜓点水般的喜欢,并没有过我认为算得上的爱的感情。那时候的我,本着对这种人类特殊情感的好奇,主动地去探寻了很多人的说法,想要找到对“爱”最好的形容: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里说:“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我觉得爱是想到那个人就会感到开心吧;

塞林格在小说《破碎故事之心》中写:“有些人觉得爱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许爱就是这样,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我领悟了,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

陷入暗恋的朋友对我说:“因为世上有他的存在,我觉得这世界没那么糟糕了。”我又似乎在她的爱恋里,看到了一丝信仰的影子。

古今中外,关于“爱”这东西有太多太多精妙的比喻和婉转的故事,有时你觉得一句话、一首诗就能精确叩中你的心扉,让你产生晕头转向般的共鸣。善男信女们用自己心里的那一块拼图,想要拼出“爱”的全貌而不得,所以人们才这么热衷于讨论这个话题。不得不承认,这复杂的图景让当时的我犯了糊涂:我需要去找一些范例。

说来有趣,也许因为性格比较寡淡,也许因为想显得自己与众不同,青春期的我并没有热衷于看“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甜宠文,或是描绘某所贵族中学俊男靓女热烈爱情的偶像剧,更遑论为他们的爱情所动。真正让那时的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爱情”存在的,是一部大家也许都有所耳闻,并且会觉得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电视剧——

《潜伏》。

这时候一定会有读者觉得离谱,《潜伏》不是谍战剧吗?你怎么还看出爱情来了?我想引用剧中的一句话“革命时期的爱情分外浪漫”来辩解。游击战出身的女主翠平和文质彬彬的男主余则成,从一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不断磨合、接纳。最终,革命的友谊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爱恋。他们彼此打着掩护,完成一次次的任务,互为盔甲,无声地守卫着对方;他们互相忧心牵挂,经历一重重的险境,终于明白——即使是战士也并非全然的钢铁,对方早已无声地成为了一根软肋,深埋进了自己的胸膛。

 

现在如果有人来问我,我会说,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一种无私给予的能力。

美国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非常著名的“爱情三元论”。他认为,完美的爱情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激情”“亲密”“承诺”。展开一点说,“激情”体现在恋爱初期肾上腺素和内啡肽的分泌,但它终究会慢慢归于平淡;“亲密”是你和对方情感上产生的紧密联结,它让你们走进彼此的内心;“承诺”是你们坚信彼此会互相陪伴到老的诺言,和诺言背后的安全感。

随着我年岁的增加,很多事都在发生着变化,但不变的是我对“爱”这个字眼的好奇。说来有些不好意思,我读了蛮多与它有关的科普读物,比如《爱的艺术》《爱的博弈》《亲密关系》等等,也没有找到非常令我信服的答案,即使客观如斯滕伯格的理论,我也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但有一天,在一本心理学书中,有这样一句对爱的定义,吸引了我的注意:“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从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原来,爱可以是一种意愿,可以是一种能力。

这种意愿不取决于你的年龄或者心智是否成熟,这种能力不在乎你的物质或者金钱是否富有。因为只要你有意愿去帮助自己和他人成熟起来,你就在爱别人;只要你愿意为别人付出和牺牲,你就在爱他们。

不论是亲情、爱情、友情,不论是长辈、同性、异性,甚至是陌生人,你都可以把自己的爱给他们,即使你一无所有,疲惫不堪。这种心灵的力量来源于你的灵魂,未必要依附于任何实体存在。

想通这些以后,谈了恋爱的我在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的时候会格外谨慎。因为我知道,爱不是占有欲作祟时心的动荡,不是轻轻松松地喜欢,更不是两个人彼此长久地凝视,它包含着欣赏、尊重、信任、责任,它很复杂。

去问一千个人爱是什么,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并没有好坏之分,它是我们世界观具体或抽象的体现,你认为爱是什么样的,其实爱就是什么样的。我找答案找了这么久,也还在找的路上,也许这个问题要用一辈子来回答了。又也许,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寻找的过程——就构成答案本身。

无论如何,在这篇含“爱”浓度很高的文章末尾,祝大家都能够去爱,也被爱。因为这是我能想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

责任编辑:梅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