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少见且奇怪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Color问:我想问一个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有没有一些比较少见且奇怪的心理疾病,可否给简单介绍一下?
心理咨询师@考拉小巫答Color:
确实有一些心理疾患由于其症状之奇特和罕见而并不那么为人了解。这里给你举几个例子,我会尽量给每个例子都配一部电影,以方便你形象地理解。
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疾病叫做分享型(共有型)精神障碍,直译过来就是“两人共享的疯狂”。这种精神障碍的症状是:一个患者会在与其关系密切的他人出现精神分裂症状后呈现出相同的症状,而且此二人(有时也可以是多人)的妄想内容是极其相似的。《驱魔人》一片的导演威廉∙弗莱德金2006年拍摄的电影《千疮百孔》(Bug)中就上演了双人共有妄想症的经典剧情:男主角首先相信自己的血液里被人植入了虫卵,说自己浑身上下都正在被虫侵蚀,妄想症愈演愈烈,女主角继而继承了这一妄想体系,开始相信自己也被虫群侵蚀了。在此片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人的妄想症是如何产生、演变、恶化并最终将其双双吞噬,此片堪称心理恐怖片的经典。
又比如,在冲动控制障碍的分类下,有一种精神疾病叫做拔毛症,特征是由于某种心理因素,个体产生了一种自身无法控制的拔除身体毛发的冲动。他们拔除毛发的行为实际上是自身克服焦虑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是事得其反的。由于这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短期内并不容易被周围人发现,可是长期下来,患者身上的毛发会越来越稀疏,最终可能导致头发、眉毛、眼睫毛、阴毛等都被拔光了。
再比如,在解离性精神障碍的分类下,有一种精神疾病叫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俗称“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障碍”。顾名思义,它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其中的每一种人格都有自身完整且独立的性格及认知体系,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詹姆斯∙曼高德导演的《致命ID》(Identity)就是一个十分经典的例子,这部影片的剧情之经典、演技之精湛、结局之乍舌,绝对值得挑一个周末的晚上好好欣赏一番。
在结束回答之前,我想着重强调两点:1、“心情郁闷”不一定就代表你得了抑郁症;吃饭和上厕所都忍不住要去刷微博也不一定就代表你得了强迫症。每一种心理疾病都有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不要自己吓自己。如若你真的发现你的某种行为、思想、情绪已经开始影响你的正常人际交往、工作和生活的话,那么一定要尽早找专业的精神医师或心理咨询师去寻求帮助。2、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是“神奇”的。健康人总是试图以猎奇的心态去窥视他人的世界,在立场上俯视他们,在心态上把玩他们,最后给他们贴上“疯子”“变态”或“神经病”的标签,佯装善意地敬而远之。其实,真正罹患心理疾病的人们没有一天是不在和心魔做着痛苦的斗争。希望更多人可以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
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疾病叫做分享型(共有型)精神障碍,直译过来就是“两人共享的疯狂”。这种精神障碍的症状是:一个患者会在与其关系密切的他人出现精神分裂症状后呈现出相同的症状,而且此二人(有时也可以是多人)的妄想内容是极其相似的。《驱魔人》一片的导演威廉∙弗莱德金2006年拍摄的电影《千疮百孔》(Bug)中就上演了双人共有妄想症的经典剧情:男主角首先相信自己的血液里被人植入了虫卵,说自己浑身上下都正在被虫侵蚀,妄想症愈演愈烈,女主角继而继承了这一妄想体系,开始相信自己也被虫群侵蚀了。在此片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人的妄想症是如何产生、演变、恶化并最终将其双双吞噬,此片堪称心理恐怖片的经典。
又比如,在冲动控制障碍的分类下,有一种精神疾病叫做拔毛症,特征是由于某种心理因素,个体产生了一种自身无法控制的拔除身体毛发的冲动。他们拔除毛发的行为实际上是自身克服焦虑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是事得其反的。由于这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短期内并不容易被周围人发现,可是长期下来,患者身上的毛发会越来越稀疏,最终可能导致头发、眉毛、眼睫毛、阴毛等都被拔光了。
再比如,在解离性精神障碍的分类下,有一种精神疾病叫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俗称“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障碍”。顾名思义,它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其中的每一种人格都有自身完整且独立的性格及认知体系,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詹姆斯∙曼高德导演的《致命ID》(Identity)就是一个十分经典的例子,这部影片的剧情之经典、演技之精湛、结局之乍舌,绝对值得挑一个周末的晚上好好欣赏一番。
在结束回答之前,我想着重强调两点:1、“心情郁闷”不一定就代表你得了抑郁症;吃饭和上厕所都忍不住要去刷微博也不一定就代表你得了强迫症。每一种心理疾病都有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不要自己吓自己。如若你真的发现你的某种行为、思想、情绪已经开始影响你的正常人际交往、工作和生活的话,那么一定要尽早找专业的精神医师或心理咨询师去寻求帮助。2、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是“神奇”的。健康人总是试图以猎奇的心态去窥视他人的世界,在立场上俯视他们,在心态上把玩他们,最后给他们贴上“疯子”“变态”或“神经病”的标签,佯装善意地敬而远之。其实,真正罹患心理疾病的人们没有一天是不在和心魔做着痛苦的斗争。希望更多人可以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
(责任编辑:赵西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