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的本质是什么?
冷暴力是一种惩罚方式,通过“不回应”来抹杀一个人的情感诉求。
冷暴力是能够最快把一个人逼疯的相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是在漠视一个人最本质的亲密需求:存在感。
我们之所以会喜欢或讨厌一个人,不是因为这个人是谁,而是因为在这个人眼中,你是谁。
如果你伴侣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你的缺点上,经常挑剔你这里不对那里不行,那你感受上就会想要远离Ta,因为在这个人眼里,你并不够好。
而如果你伴侣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你的优点上,经常夸你这个做得很好那个做得也很优秀,那你感受上就会想要靠近Ta,因为在这个人眼里,你足够好。
那如果一个人对你冷暴力,你会讨厌Ta还是喜欢Ta呢?
答案是,说不清。
这也是被冷暴力对待的人最困惑的一点:明明Ta对我的态度这么冷淡,为什么我还是离不开Ta呢?
原因其实是,无论我们被看到的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们都能够确信自己是有被看到的,也能够确定对方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并因此决定要怎么跟对方相处。
而冷暴力,则是Ta的注意力压根就不在你身上,无论是你的优点还是你的缺点或者是你的喜怒哀乐,Ta都不关心,有比你更值得Ta关心的事情。
就像父母忙着挣钱没空关心孩子的“琐事”一样,孩子的本能反应,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学习,而不是远离父母。这是一种向施虐者认同的防御机制,是成长在父母不够关心孩子感受的家庭里的孩子会形成的防御机制——别人精神虐待你,你没有底气反抗或脱离,反而会认同Ta虐待你的理由,并且企图通过顺从施虐者摆脱虐待。
冷暴力的人把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理所当然的关注,变成了一种奖赏,然后给你设定各种规则。
这种行为激发起了你早年的存在性焦虑,也就是担心父母可能抛弃自己的焦虑,于是你几乎无法用理智思考,只能被焦虑和恐惧控制着去迎合Ta。
Ta说你得独立,你就能憋一星期不联系Ta;
Ta说你太脆弱,你就能边哭边写出一千字鞭辟入里的自我检讨;
Ta说一句“你不懂我你不爱我”,你就恨不得自残以明志。
你忘记了,其实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了,无论谁抛弃了你,你还是可以好好活着的。
外人看到的,是你为了一个并不值得的人丧失了尊严丧失了主见,他们会觉得你疯了或者觉得你太蠢了。但只有你自己清楚,你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是如何折磨人,你又是如何身不由己。
如果你已经不幸地陷入了这样一段施虐-受虐关系中,那能够拯救你的,其实不是Ta,而是你自己。你缺的只是一个契机,哪天你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束缚,其实都只是绑住大象的细绳子而已。挣脱的过程中你当然会难受,但这些,其实完全伤害不了你,你比你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
而如果,你不仅想拯救自己,还想拯救Ta,那说实话,以大部分普通人的能力办不到。
之所以这样对你施虐,从心理动力的角度来说,其实说明,Ta父母曾经对Ta进行过远超你现在体验到的负面情绪的情感虐待,Ta想摆脱,但失败了,于是Ta认同了这种施虐行为,但挣脱的愿望却在Ta内心成了未完成情结。
而Ta之所以这样对你,则是由于你们的关系亲密到了一定程度,Ta的潜意识一方面,希望你能够体验、理解Ta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另一方面,希望你能够做出跟当时的Ta不同的选择。
因此,你离开,才是Ta潜意识最底层的愿望,这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曾经我想挣脱但没能办到,所以就由你,来替我完成。
因此,当你离开Ta的时候,Ta会伤心,但也会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那是在庆幸,你没有像Ta一样陷入轮回,而这,可能就是Ta爱你的方式了。
在对方出现冷暴力倾向时及早劝诫其寻求心理咨询,专业第三方介入,才能打破冷暴力者内心无解的死循环。
责任编辑:梅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