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为了融入群体而磨平棱角吗?
说起来,我也算是“被社会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懂事,知道何时该退让何时该争取,懂得如何融入一个环境,也会笑着面对讨厌的人或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委屈下自己的心。
外在棱角磨平了,但内在某些棱角却更坚定了。
变得圆滑世故,甚至做一些看似委屈自己的事,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社会自有一套规则,要顺应社会,必然要看到这些规则并顺势而行。这样的磨平棱角,不是坏事。拥抱集体和社会,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看到更多人的特点和行为,经历更复杂的人情世故,会帮助人从自我的小天地里走出来,用开放的眼界去活这趟人生。
到这个时候,棱角就化为了原则。它不再单单是个性的舒展,而是在初步建立了三观后指导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有了原则保身,就能经受住诱惑,也不再摇摆。更重要的,这时会有对社会更本质的认识和思考,对自我的定位和价值选择也会更清晰。少年的青涩褪去,成熟的外衣有更丰富的乐趣。
这是我的选择。但我身边,同样有始终坚持自己棱角不被社会磨平的人。他们走上另一条路,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有因为热爱艺术而在年轻时卖车卖房去山里开艺术馆的朋友,人到中年依旧活得潇洒肆意,带着艺术家的清冷气质,从不假意逢迎,但她所收藏的画依然卖得很好,直来直往的个性反而交到不少真心朋友。
也有朋友明明可以凭实力获得月薪十万的收入,却因为要追求一颗修道的心而选择远住山里修行,虽然仍有纠结困苦,但对内心选择却越来越坚定。
和他们相处是鲜活的,因为他们往往保有某种初生的独特气质,不是千篇一律的人。但也略有挑战,因为可能就会有某些“奇怪”的特征,让你不太适应。
我羡慕他们的勇气,可以放下对世间财色名的执着,追求内心真正想做的事。但我同样欣赏自己的勇气,社会是一个苦海,在其中沉沉浮浮,并将烦恼都化为修行机会,也是不可多得的风景。
所以,回到最后,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和选择和分析有关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先有了目标,朝着目标奔去。然后再去分析目标的达成路径。哪些是可以去改变的,哪些是自己一定要坚守的。一路行走一路雕琢,璞玉终会成器。
责任编辑:李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