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勇敢的表达者?
先说结论吧,这个世界上,或许不存在说一个人适不适合做一个表达者这回事,因为每个人活在当下,呼吸的每一秒都是表达者。我们大部分人都希望传达自己的想法给别人。但即便是一个不与他人碰撞的尼特族,依旧是一个表达者。
他/她在表达着某种生存方式。
没有人看到?不是的,这个世界看到了。
所以表达,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我能理解你的顾虑,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想法变得极端、单一,它们不在天平的这头,就在那头,甚至连整个平衡的木杆都快断了。当讨论缺少了似是而非的空间,线上的失语会连带着到线下来。
好几次,我妈都会问我,怎么了?看你样子不是很开心。
但我觉得比起在公共议题上与网友的分歧,更难的反倒是线下与家人的分歧,因为网上你遇到一个三观不合的人,随时可以抽身而走。
家人不行。
几年前,我和前女友曾讨论过孩子问题,我们都倾向于不要孩子,但我不知道怎么和我妈开口。因为我了解,她是一个很传统的母亲,希望子女养儿育女,成家立业。在看到别人家有小孩时,她都会特别兴奋,抱起别人家的小孩,说你以后有了孩子,我们要用最好的奶粉,要少报一些兴趣班,让孩子健康成长。我都尴尬地苦笑。
我操练了很多遍说辞,同样有顾虑,因为我也害怕被误解。
我几乎能条件反射出她所说的话,比如“你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看那么多破书有什么用!”
我会担心我妈过度解读,比如“你们结完婚是不是想去别的地方住,不想我们管着你,所以不想生孩子。”或者“你怪我和你爸,对你不好,你们年轻人的道理我不懂,你是在怪我对不对?!”
类似的话,我一条一条地写下来,对应好话术。
结果真的到了和我妈摊牌时,电话里传来搓麻将的声音,她听完我说的,久久没有回应,也只是说了一句话,“那你以后老了会很苦。”
我已经准备好狂轰滥炸,结果只是等来这句话。
我说到时候再说吧,是我自己的选择。然后我们又聊了几句日常就挂了。那个时候,我心里像卸下了什么重负,又觉得,我好像根本不认识我妈了。
我是想说,作为一个表达者,有时候你所恐惧的,对抗的或许是某个不存在的对手。
而大部分时候,你想要的东西都是争取来的,从来不会存在天上掉下来馅儿饼,而争取靠的就是对自我的表达。
所以不要因为害怕表达,某种存在上,这是确立我们自己存在的手段。
那要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呢?
我觉得是真诚。
不管线上线下,交流不要以胜负为目的,而是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有时候这种行为会显得很可笑,但却是最有渗透力的。有过一次,我每条都特认真地回复一个只会谩骂的网友,结果到最后,人家反倒不好意思了。
我们的线上世界和线下生活组成了我们这副身躯,血肉的承载。有时候已经不能分出一二,有时候是无法对外界的评论视而不见了。但或许,与他人相撞后,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
如果无法视而不见,那就去正视它。
不要害怕表达,继而真诚地表达。
我相信,你会找到使用自己声音的方式。祝福你,爱蹦迪的小丫头。
责任编辑:梅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