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动漫里面喜欢大喊绝招?
崔若飞问:为什么日本动漫里面喜欢大喊绝招?比如:“我的双手火红地在燃烧,它告诉我要去抓住胜利!必杀!东方不败流最终奥义!石破!天惊拳!”
知乎用户Soso答崔若飞:
一个威严的名字对敌人有震慑作用,对着对方说出招式的名字,可以让敌人思虑、迟疑甚至屈服,尽管时间不会很长,但只需一瞬,即可在格斗中占得先机。有时候,为了在格斗中起到震慑的作用,也会有意欺诈敌人,故意说出一个威严的名字吓唬敌人,而招式名不符实。《全职猎人》有过这样的解释,看过的同学会有印象。
下面我说的有点偏题,但对于理解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名字起到的作用,会有很大帮助。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这个问题可以有个笼统的答案——因为日本人重视名字/命名。
莎士比亚借罗密欧之口说,"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名字是什么?名字就是我们把玫瑰叫玫瑰。就算被叫成其他名字,她也一样芬芳。)而对日本人来说,名字可以规定事物本质,赋予其属性,还代表某种期许与预言。玫瑰叫别的名字,就真的不是玫瑰了。
在日本的妖怪体系中,有种叫“言灵”的妖怪,“一旦说出口或写成文字,那‘事项’便具有自己的生命。会自己往‘目的地’前进。”这算是日本人对于语言和命名的尊崇所变化而成的。类似这样对名字/命名的尊崇,还可以在很多作品中看到,《阴阳师》中的安倍晴明认为万物都是一种“咒”,物体存在是因为“有了名字”,名字便是一种“咒”。人所看到的东西,只是看到人们所说的名字而已。有如催眠中的人,觉得前方是苹果,是因为被暗示前面有个苹果。
在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里,当“荻野千寻”四个字在空中拆散成为“小千”时,观众就知道,千寻在原来世界的身份“荻野千寻”已经被剥夺了,并引申为失去原本的自我,在异世界以“小千”这个名字生活下去。接下来,就是小千寻找自我和成长的故事。
命名者赋予物体属性、预言,明其形状,断其生死,使之存在。这在别的文化中也有体现,但在日本文化中,仿佛格外明显。
至于我现在,满脑子被夏目漱石小说《我是猫》中猫公的开场白缠绕着:“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猫公怨念着主人没起名字的疏懒,和大黑这么介绍着自己。
一开始所说的,招式名字对于格斗的影响,在日本人看来,可算作“命名”的功效。如果还能自圆其说一点,可称为“言灵”了。当然,观念和影响是相互的。对于日本文化来说,这样的观念越深刻影响就越明显,而明显的影响,也会加深这样的观念。
你觉得奇怪?人家可是很认真。因为观念不一样……
下面我说的有点偏题,但对于理解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名字起到的作用,会有很大帮助。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这个问题可以有个笼统的答案——因为日本人重视名字/命名。
莎士比亚借罗密欧之口说,"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名字是什么?名字就是我们把玫瑰叫玫瑰。就算被叫成其他名字,她也一样芬芳。)而对日本人来说,名字可以规定事物本质,赋予其属性,还代表某种期许与预言。玫瑰叫别的名字,就真的不是玫瑰了。
在日本的妖怪体系中,有种叫“言灵”的妖怪,“一旦说出口或写成文字,那‘事项’便具有自己的生命。会自己往‘目的地’前进。”这算是日本人对于语言和命名的尊崇所变化而成的。类似这样对名字/命名的尊崇,还可以在很多作品中看到,《阴阳师》中的安倍晴明认为万物都是一种“咒”,物体存在是因为“有了名字”,名字便是一种“咒”。人所看到的东西,只是看到人们所说的名字而已。有如催眠中的人,觉得前方是苹果,是因为被暗示前面有个苹果。
在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里,当“荻野千寻”四个字在空中拆散成为“小千”时,观众就知道,千寻在原来世界的身份“荻野千寻”已经被剥夺了,并引申为失去原本的自我,在异世界以“小千”这个名字生活下去。接下来,就是小千寻找自我和成长的故事。
命名者赋予物体属性、预言,明其形状,断其生死,使之存在。这在别的文化中也有体现,但在日本文化中,仿佛格外明显。
至于我现在,满脑子被夏目漱石小说《我是猫》中猫公的开场白缠绕着:“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猫公怨念着主人没起名字的疏懒,和大黑这么介绍着自己。
一开始所说的,招式名字对于格斗的影响,在日本人看来,可算作“命名”的功效。如果还能自圆其说一点,可称为“言灵”了。当然,观念和影响是相互的。对于日本文化来说,这样的观念越深刻影响就越明显,而明显的影响,也会加深这样的观念。
你觉得奇怪?人家可是很认真。因为观念不一样……
(责任编辑:金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