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性分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试探性分手”到底是怎么回事?


前一阵有位朋友因为失恋向我诉苦,我以为是她被甩了,后来才得知,是她自己主动提出的分手。

“可是我没想分手啊!我那么说只是气话。”她补充道:“之前每次我跟他提分手,他都会来挽留我的,为什么这次他变了?”

提分手,仅仅是为了想被挽留,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或许前几次提分手确实可以换来对方的挽留和不舍,但最终很可能导致对方厌倦了被威胁,认为既然你这么想分手,那就分吧……


为什么有些人总拿分手当威胁?


事实上,威胁分手背后的原因往往不是对伴侣不满意,而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在著名的依恋理论中,有一个维度的依恋特征被称为依恋焦虑:

高依恋焦虑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并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如此地害怕分离,以至于用过激的情绪反应来获得伴侣的关注和爱。

在感到压力时,他们除了依赖对方对自己的照顾,也依赖对方提出的承诺,并依赖这种承诺建立安全感。


依恋焦虑真的“没救了”吗?


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这样一个悖论:

短时间内从伴侣身上获得依赖和承诺确实可以缓解个体当下的焦虑水平,但是从长远看来,这反而强化了依恋焦虑。

这意味安全的依赖和稳定的承诺并不是万能解药,反而是种“毒品”,它可以短期缓解我们的焦虑,但是会造成更大的依赖。

而当依恋焦虑者在用分手作为威胁时,伴侣的挽回和关注立刻有效的缓解了焦虑情绪,但同时也让他们的“瘾”越来越深,以后可能会更常用这种办法来获取伴侣的关注。

有一天如果伴侣累了,不再试图挽回,依恋焦虑者可能会面临崩溃。


到底什么才能改善依恋焦虑水平?


在恋爱中指责对方、闹分手、虐待自己……这些行为背后真实的声音是:看看Ta是不是真的会爱我。

依恋焦虑者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此,若想长期减缓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焦虑,最好的方法不是得到伴侣的关注,而是解除对伴侣的过度依赖,提升自我价值感。


高依恋焦虑者可以怎么做?


1.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情绪

缓解依恋焦虑最好的时间绝不是在闹矛盾时,而是在平凡的日常。

假如原来每天要打10次电话给对方才能够有安全感,那么现在请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减少到5次,然后再减少到2次、1次……有想找对方的冲动时,可以试着听歌、散步、看书,或者找其他伙伴去玩。

这里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找恋人寻求安慰,而是在每一次只因心情不好、感到焦虑就想要黏住对方的时候,其实也就牺牲掉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如果这些已经成为了维持安全感的唯一方式,甚至是一种捆绑,那么则需要从这种捆绑中解脱出来,提醒自己:

“Ta不是唯一能够解决我情绪的人,我自己才是。”


2.培养自己的目标,重建自信

找一项可以独立于伴侣进行的兴趣爱好或工作,兴趣爱好不需要多厉害,为的是让你沉浸其中、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独立成长的乐趣,提升自我效能感和信心。

每个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建立在伴侣的评价和关注之上。


3.冲突中不轻易下结论

每次吵架和闹矛盾之后,试着觉察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在情绪过激时作出任何决定和结论。

这些吵架时经常下的结论,等平静下来之后,往往会发现根本不是自己的真心话,而后果却很难收拾。因此试着在吵架两天后再试图做决定和结论。


作为高依恋焦虑者的伴侣,你可以怎么做?


1.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支持和承诺

如果你的伴侣是一个高依恋焦虑者,那么你要做的不是在他闹分手时挽留和肯定他,而是在平时的交往中肯定Ta,帮助Ta建立自信,鼓励Ta独立完成个人目标。

因此,在对方情绪过激时,适当拒绝Ta的不合理依赖,学会理性肯定,而不是盲目接纳。


2.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对方再次提出分手时,如果你知道Ta是想获得你的爱和肯定,那么你需要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我愿意挽留这段感情,并不代表我肯定你的做法,随意提分手我也会感到很受伤。”

你的坦白或许会给对方造成一时的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可以帮助对方思考自己的行为模式,并作出合适的调整。

缓解依恋焦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能有伴侣的陪伴,这段路可能会走得更安全,但每一个高依恋焦虑者,终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治愈自己。

希望每一位高依恋焦虑者都能在挣扎之后,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焦虑和不安,那时也许你会感到自由得多,也快乐得多。

责任编辑: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