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好好休息?

怎样才算好好休息?


好多年前我去杭州玩,住朋友家。朋友两口子都是我高中同学,关系亲密,知根知底。

那几天,我每天都是睡起来吃了饭,才开始思考今天去哪儿玩。男同学就评价我出来旅行缺乏计划性,散漫得厉害。他提起另一个高中同学F,同样是江南之行,人家行程、路线、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看就是认真做过攻略,经验丰富的老玩家,时间和钱都花得合理、正确,且高效。反观我,简直就是在浪费假期,浪费生命。

我潇洒地挥挥手,出来玩,开心最重要咯。

实际上那段时间我压力很大,根本不想也不愿意做任何计划。在公司上班就被各种计划包裹,一天到晚Project,Excel,外加PPT。横线图,网状图,柱状图,图得头都秃了。好容易年假五一假凑出个长假逃离到千里之外好山好水好风景的地方,不可能上赶着找不痛快,再搞出一份旅行计划来圈自己。

另一方面,当时我陷入对未来的人生方向不确定的焦虑和迷茫之中,每天被各种各样的念头困扰着,脑袋要爆炸。

所以出门之前我就想好了,趟出去吃好、睡好想逛就逛逛歇着不勉强不伪装不设目标不带任务不开心事不想违背意愿的事不做好好地当几天烂泥。说什么烂泥扶不上墙,烂泥好端端瘫着,压根也没想要上墙啊。什么合理性,正确性,高效性,这世界要求我合理正确,要求我高效的地方还少吗?

既然休息,我要所有条条框框都去妈的,所有为了保持条理、专业、效率的规训都溃不成军,所有事情都只围绕一个原则运转:老娘开心就好。

我把这简称为:他妈”型休息“溃不成军”型放松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是个喜欢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崇尚效率的人。当我在自己打造的特定环境中,变成另一个我时,便会用第三人称的俯瞰视角看待自己以往的生活。曾经的焦虑骤然失去重量,变得轻盈。曾经让我不得脱身的那些面目模糊的困顿也变得清晰,有迹可循。

当我走在九溪的树林中,充足的氧气让我前所未有的体验到整个身体,每个毛孔都在呼吸的感觉。非常愉悦,非常轻松,并且平静。

这种抽离感非常具体,就好像我出门只带了我自己,而所有压力和困惑都被留在过去,留在另一个空间。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完成计划,达到了那趟旅行的目的。

这是我个人的一次“好好休息”的经历。

同时,我也不能就此臆断善于做旅行计划的朋友F的杭州之行就不算好好休息。若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因为产生安全感而放松,那么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完成出行目标,就获得开心,体验休息方式

最怕的是,明明休假是为了放松,结果出去旅行一趟为了赶行程搞得比打仗还累,到头来疲惫感战胜了愉悦感。本末倒置。或者因为没做好计划,同行伴侣相互埋怨相互指责,让生气取代了快乐。

所以好好休息前提是,了解自己休息需求

周末明明在家躺了一整天,刷剧打游戏,可还是觉得累。这类情形非常普遍。说明单纯把“休息”概念圈在“体力或脑力劳动”这个范围已经过于狭隘了。毕竟个人人称自己正经历或经历过“精神内耗”时代

大部分情况下,工作生活中,因为人际关系,个人欲望,他人期待,育儿养老等等压力因子所搅起的情绪波动,才是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而所有压力引起的疲惫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都会在身体上反应出来。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因为工作压力导致左耳神经性耳聋,自己花钱配了人工耳蜗。但人工的再好也好不过天然的,每次聚会,我们跟他说话时,他左边身体都会微微前倾。他自己也打趣,上个班把自己上成残疾人了。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如此巨大。而现在,这已经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了。涉及到休息也是同样:身体休息表象情绪和精神能够放松才能本质上达到休息该有的效果。

如果休息浅层疗养那么好好休息就是深度的自我修复。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不解决任何事情,但我们可以重新获取能量和勇气,去面对那些解决不了的事。毕竟“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只是段子,图个口嗨。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会一次一次被困难和压力击倒,但也会一次一次在自我修复中站起来。在无数次被击倒和奋力起身的过程中,生活的酸甜苦辣诞生了。个人命运的大体轮廓,也就此被铸造。

好好休息,是生活五味杂陈的滋味里,难得的那一丝清淡的留白。也是我们生命轮廓中镶嵌的缝隙,让光进来,让雨水和风进来。让弹性生命力取代易折刚性

责任编辑:梅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