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是如何成为边缘人的?
一直以来,人们恐惧被边缘化,为了防止自己被孤立拼命往集体里钻。从学校到职场,从家庭到社会,但凡有群体聚集的地方,无不上演着“被孤立、被排挤、被边缘化”的戏码。
学生时代,我也是一个被同学说“你这个人真孤僻”而连忙解释的人,因为“被孤立”而感到恐惧的人,所以我尽力地迎合着大多数,和身边的人一样打同样的游戏,买相似的衣服,讨论共同的话题,模仿流行的口头禅和语气,攀比名牌球鞋。一个人落了单仿佛有无数只眼睛看着自己,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落寞。
尽力地融入集体,是害怕孤独,努力自己去融入,却越发觉得内心更孤独。也许迎合会获得认可,但独立却可以拥有自由,而我向往自由。
那个时候没有所谓的自我意识觉醒,只是觉得挺累,后来认为还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更舒服,但肆无忌惮的独处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远不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这样简单的事,本想好好做自己,但换来的是诽谤、嘲笑和戏弄。我有几个孤僻的朋友,他们在这个社会中也显得格格不入,内敛且善良。也许是因为性格中的共同点让我们抱团取暖,成了很好的朋友,当然也有的人接受不了别人的排挤和冷落,戴上面具隐入人群。我们便是一个“边缘人”团体,融不进社会,也实现不了理想,同时还被大众所排挤。
为什么仅仅是做好自己还要被挤兑呢?我想,也许是在一个既定的规范体系下弱肉强食,互相攀比,这时出现一个人不和你们玩了,要退出游戏,一切规则都不遵守了,肯定会引得肉食者的厌恶吧。多数人终究会走一条大众化的路,这无可厚非,但我想我们这些边缘人,一定是遵循自己内心的人,这是人生千万种选择的一项,无非是个人价值观的不同。
之后我还专门培养被讨厌的勇气,勇于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就像那句老掉牙的哲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法律之内,我可以自己建立个人的道德规范,自己遵从自定的行为准则,建立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不被世俗裹挟,也不怕身边的人因此渐行渐远,慢慢内心也就强大了起来,我不再依附于他人而生活,心态逐步从被群体孤立转变为我孤立群体。当我不再强求合群,走向孤独中去,才真正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尽情体验生活的丰盈,享受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再后来,独处就变得不再需要勇气,成了一种习惯,心更加地淡然,不在意,不理会,一头扎进自己的世界,看书、写字、静默、喝茶、旅行,寻求自己生命专属的意义。
时间久了,越来越不想参与复杂的社交,自己过得好与不好都不想显露或者博得同情,也就没有逢场作戏的苦恼。更喜欢大自然,喜欢花草和猫狗;更喜欢和三两知己在漫天大雪中围着火锅小酌;更喜欢骑行在阳光下的小道上思考生活。
我也遇到过很多与当下社会格格不入的人,并且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友,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过生活,我们也许是这个时代的“边缘人”,但一经了解就会发现这样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有趣的灵魂。
所谓“边缘”,要么是被边缘,要么是主动边缘,总之都是对环境的不适和对自我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有时也觉得得有一身傲骨才能对环境不迎合,不妥协。世界如此博大和多元,每一个个体都应是独特的、稀有的,不妨大胆地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也是一种精彩的人生。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内心丰盈且享受孤独。
责任编辑:梅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