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是年轻人的专利吗?

职场白骨精问:如今年轻人很流行间隔年,辞职一年去旅行放空,或者索性毕业后先玩一年。我也很想从繁重压抑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可一想到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久,需要放下的东西太多了,就犹豫不决。难道只有年轻人才可以体验间隔年吗?

旅居清迈的前上海白领@自由自在的岚卿答职场白骨精:

确实。辞职旅行这种事儿怎么听都像是年轻人该干的。工作可以继续找,从头开始也没关系,啥也没失去,因为也没啥好失去的。年轻,怎样都好。

而像我们这样的人,青春早就成了过去时,不老不小不上不下,工作了十几年,有还算不错的职位和薪水,却又依然要为供房养车生计疲于奔命,这个时候,再要说放下一切说走就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从萌生这个念头起,不算果断的我足足纠结了两年。想和做之间果然隔了十万八千里。真正让我痛下决心的是因为我的身体状况。

辞职前我在一家知名媒体机构做负责广告销售的副总,你知道,任何跟销售沾边儿的工作,都是必须打着鸡血喝着红牛盯着指标往前冲的。而我从十年前入这行销售做起到总监到副总到后来自己管理一个公司……我在这条职场路上奋勇狂奔就一直没有停过。没有安全感的我总觉得一停下来就会被这个社会遗弃,所以憋着一口气拼命拼命拼命。

成长自然是看得见的,代价则是为了工作摧垮了自己。到了去年,在我试图摆脱这种状况未遂又重新回到这个圈子这个职位,我发现我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我已经承受了多年的工作压力,那种永远要面对销售业绩数字指标的巨大压力。终于,在一次给团队轮流开会直到凌晨三点的第二天,我发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血尿。我被吓到了。然后,觉醒了。

我首先跟我的领导沟通。在此之前,她始终认为我应该去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并以她的方式影响着我,约束我部分太过自由散漫的性格,激励我在这个弱肉强食环境中该有的“狼性”和进取心,引导我的职业成长和规划。我真心感恩于她。

可是厌倦了不择手段竞争唯有业绩至上的工作氛围和文化的我,越来越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开始明白自己不想要什么。和领导的沟通以及在是否马上辞职和辞职后做什么这些问题上胶着了近半年。

终于在2012年,新年一过,我背着三十斤重的背包,上路了。

我还记得最后她跟我说:虽然很舍不得,但还是要放你走。你去上路吧,去你想去的那些地方。我知道拦不住你去做这些事,不去你会一直遗憾。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你就不要回来了。如果你走累了,够了,你就再回来吧。

后来我在出发之前的机场收到她的短信,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在东南亚和印度晃了近四个月后,我回了一次上海。有好几家公司陆续找我,有同行,有我感兴趣的新行业,也有我喜欢的曾经的老东家。但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已经不能容忍自己再为赚钱而工作,我要做我真正喜欢做的事,过我真正想要过的生活。因为我已经无比确信,一个有趣的人生,远比一个成功的人生,对我而言更重要。


(责任编辑:薛诗汉)

(责任编辑:薛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