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在悬崖两边建吊桥的?

CrazyJACK : 古人是如何在悬崖两边建吊桥的?

建筑师陈觉答CrazyJACK :

在我国西南地区,吊桥比较常见。崇山峻岭里,两边悬崖陡峭,底下或深山峡谷,或湍急水流,在这之间,建上一座“天空之桥”供人通行,确实非常有用。

但要建这种吊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索材从悬崖这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悬崖之间距离有近有远,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猜测,古人很有可能是这么做的:

先找一根长度足够、轻巧结实的细绳,拴在箭上,用弓、弩发射到对面去。也可在细绳一头绑上石块,视悬崖之间距离,近的直接人力投掷过去,人力不及的,可使用投石机抛掷。这些工具,古代很早就有了,比如秦朝时,弩的制造工艺就很高超了,据说最厉害的大弩,射程能达到几百米。

细绳投掷到对面去后,得用它来牵拉索材。古代吊桥的索材,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比如有用竹篾、藤条的,也有把拧搓牛皮而成的牛皮绳当索材的,后来冶铁技术成熟了,铁索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具体操作,可在细绳的某一端系上索材,再派人在悬崖对面拉绳子的另一端,一直到把索材拉过去,固定好。重复两到三次这一步骤,就能得到一个简单而结实的连接两端悬崖的绳索结构了。

接下去,可以从悬崖两边开始,在这些索材之上铺设、固定桥面木板,直到铺满。还可在桥面垂直方向拉设绳子、铁索做护栏。在主要的绳索结构架设出来后,这些步骤,实现起来就不太难了。

最后一点:架桥危险,请勿模仿……


(责任编辑:金丹华)

(责任编辑:金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