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为什么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醒来?

梦为什么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醒来?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在相关科学和心理学上已经有足够详实的答案,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无意做搬运工,之下的回答完全是出自我个人对“梦”的体验。

我喜欢和朋友们聊到各自的梦时,经常会出现的对话:

“然后呢?”

“然后我就醒了。”

 

大多数情况下,在别人开始说他的梦的时候,我就已经预设了这个结果,但是每次听到“然后我就醒了”这句话时,都会拥有同种微妙的感受,那种“怅然若失”的感受,轻叹一口气,有种空落落却又释然的感觉,难于描述。或者,就像是百看不厌的小说或者电影,在结尾处戛然而止,或者轻轻放下,脑袋里一片空白,缓过劲来却又回味无穷。

“然后我就醒了。”同时也意味着前面铺陈的梦是足够吸引人的。

而我们认为的“关键的时刻”往往是在期待某种“欲望”的实现——在那之后,伴随而来的反而会是空虚,这种空虚会消解掉之前所有的期待和渴望。

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们做过很多完整的梦,但是“完整”同时也代表着结束,所以我们醒来之后就回想不起来这些梦了,就像“死亡”是一种完整,“睡觉”不是。而我们以为的“在关键的时刻醒来”恰恰是打开了一个现实和梦的缺口,让我们醒来之后还能记住这些梦?

大成若缺,我喜欢这句话。

因为意犹未尽,因为遗憾,所以我们才会更有意识地去回味。饭吃到七分饱的时候就够了,还能记住吃过的每一道菜,要是吃到饱了,能记住的也就是一个“饱”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到这里基本已经结束了。虽然想了很多,但最满意的还是这种“解释”:在关键的时候醒来,是为了让你更清晰地记住这个梦。

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可能因为写作的关系,常常会把“梦”当作自己的灵感来源,每次做梦做到自己觉得精彩的部分,想要记下来,就会逼迫自己醒来,自己叫醒自己,这样就还能记住大部分的梦。为此,念大学期间,我把每次做的梦都画了下来,配上文字,整整留下了两大本。我甚至还写了一个长篇幻想小说,主角是一个钓梦师,也由此衍生出多个钓梦师的角色。

之所以说这些,还是觉得“梦”实在是非常有趣的体验,去感受“梦”吧,同时也要享受从梦中醒来时的回味,就像是去经历一段段旅程,爬山不是为了到达山顶,更美好的是一路的风景。不要过于遗憾没有完成“关键的时刻”,它们和“欲望”一样,其实是个钩子,是个能让你成为一个钓梦师的钩子。

 

请你说出自己记忆深刻的梦,深吸一口气,慢慢露出微笑,然后说:

“然后,我就醒了。”

 

以下来自「钓梦师」阿明仔的两则分享:

 

对于提线木偶师来说,每个睡着的人都是一具木偶。他站在他们的床前,十指张开,垂下透明的丝线,操控着他们去自己的剧院演出,所以那些人醒来,会以为自己做了梦,其实只是演出后留在身体里的一些记忆,他们必须伸一伸懒腰,是因为身体被束缚太久的缘故。

 

垂钓者是在无意间发现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片湖泊,有的很干净,里面游动的梦也斑斓安静,很好钓。有的很浑浊,里面的梦很凶恶,很难钓,挣扎中会把人惊醒。垂钓者每天都去钓梦,所以人们醒来的时候大多都忘记了自己做的梦,即使有残留的一些,也是那些梦被钓走时荡起的涟漪。

责任编辑:讷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