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一刻,你觉得自己不再年轻?
1.猛然意识到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去了
24年下半年的时候,我进入了一个新的圈子“谷圈”,谷圈是指有很多动漫周边的一个圈子,一时兴起的我,把广州整个动漫星城的谷子店都逛了一遍,逛了整整四个多小时,是周围的一群围观cosplay的兴奋的拍照声,吸引我停了下来。
当时的疲惫与眩晕把我钉在原地,周围的人像加速一样从我旁边经过,我像一个有棱有角的物体,被年轻,轻快的事物不停地打磨。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不是个年轻人,但那一刻,有一种恐慌裹挟着我,我不禁反问自己:有没有可能,我从未年轻过?
提出这个疑问,是因为我发现,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弥补曾经的自己。弥补的形式一旦出现,就侧面说明,曾经的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我带着这个问题,不停地参加二次元活动,听二次元交响乐,在昏暗的剧院里,和大家一起高喊“献出心脏”,听《未闻花名》主题曲时,还是很感动。后来我再次打开这部动漫时,发现我不像预想中的那样哭得稀里哗啦,对剧情甚至有了质疑。
这个时候,我觉得我要停止一些追寻了。
2.心甘情愿踏入生活的“混乱”中
周末的时候我会自己做饭,一开始为了方便,只在超市买食材,后来有一天早起,干脆去一趟附近的菜市场。按着导航走,说要21分钟,但实际上,我只用了不到5分钟,就从广州的城中村小巷里,找到了菜市场的入口。
市场很大很嘈杂,我买好食材后,打算原路返回,但我凭着“方向感”判定另一个从未走过的小巷会更快到达,于是我一边想着说不定只要2分钟的路程,一边在里面乱走。当我从一个遥远但熟悉的路口窜出来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感叹,真是让人安心的小巷啊,乱走一通也能顺利出来。有时候觉得生活也是如此。
以前我担心进入生活的“混乱”中,害怕一点点变动,就变得不再是自己。比如,从不去菜市场,更不会在猪肉档前若无其事地拿起一块排骨。是当我频繁的在做饭时,对门的敲门声提醒了我,哦对门还在叫外卖吗?我也可以叫,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自己做饭呢?
这时我就意识到我们的不同。现在的我不仅会去菜市场,还会去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有益身心健康。我觉得生活就像城中村的小巷,怎么走都没关系,总会找到路口的。
3.释然地接受生活中的每一个“没必要”
国庆期间去爬罗浮山时,我遇到了个初中同学,先是看到她女儿(六七岁吧),母女太像了,我瞬间愣了神,下一秒她的身影进入我的视线时,我明显察觉到她也有一瞬间的震惊。看来,她也认出我了。
上山途中,我们好几次偶遇,我都会特意避开,假装看别的地方,她也是。但越避开,就偏偏正面遇到,这个正面也正到很巧妙。
回程坐索道时,她本来在我们后面排队上索道(一架最多坐8人),但我停下来拍了张日落照,就这样错开了好几个人。我顿时松下一口气。他们一家先进去等索道,没想到我们前面是一家7口,无法和我同学一家坐同一个索道,于是索道工作人员加紧问,有没有2个人,或者3个人的。就这样阴差阳错,我和她面对面坐着。
索道的一路上,我们两家人都有说话,很客气很开心的那种。直到索道结束,我们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没有“相认”,甚至连一句:“诶!你不就是那个和我同过班的初中同学嘛!”都没有说。
我当时就好喜欢这种感觉,就是觉得,我和她十几年没见面说话,甚至可能不记得对方的名字,只记得有这个人,偶然遇见,既不相认也不特意打招呼,就像路人那样相处。我当时没和她相认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觉得没必要。估计她也是。我感觉人生中要有很多这种“没必要”的存在。
另一个原因是,我对这个女同学心存“怯”意。这种怯,并不是说她很凶我怕她,而是一种“她曾是我很羡慕佩服的那种女生”。她漂亮,张扬,尤其当初中的我是个胆小懦弱的人时,一旦再次和她接触,相认,必定会把我拉回那个时刻。我没有这种勇气。
所以这种“没必要”就显得尤其重要,不相认、不纠缠、不执着,甚至不用给自己加油打气回到过去一趟,就这样心领神会交错而过。
以前总觉得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时,我都要拷问一遍自己的内心:这会让你看起来和以前不同,真的没关系吗?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让一个人的质地变得不一样,甚至俗不可耐,真的没关系吗?踏进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真的没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呢,生活是向前走,不回头不就行了吗?
责任编辑:讷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