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骗真的那么厉害吗?
开锣小萌问:前一阵新闻里报道某女星被电话诈骗了几十万人民币。很惊讶现在的电话诈骗真的这么厉害、让人无从防范吗?
薄荷糖答开锣小萌:
前一阵我一个朋友也碰到这么件事。
一天他去银行存款,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阿姨。这位老阿姨显然不太熟悉ATM机的操作,一会儿眼看屏幕,一会儿手指在按键上方犹疑。她的一只手举着个手机,嘴对着话筒焦急地问着:“怎么按?怎么按?”——似乎电话里有人正在远程指导她如何操作。
我朋友看到这个情况,觉得蹊跷。关于电话诈骗的案例他知道得不算少,眼前这位,他看着就像。于是他上前拍了下老阿姨的肩膀,问了句:“阿姨,你是在存款还是在取款?跟你打电话的是家里人吗?”
那位老阿姨被身后突如其来的搭讪吓了一大跳,手机差点滑出手,电话也不小心挂断了。她一边翻查手机通讯录,一边非常不满地说:“关你什么事!”
没等我朋友进一步详细询问,老阿姨已经拨通了刚才那个电话号码,转过身继续开始按电话指示操作ATM机,根本不再理睬他。
于是我朋友叫来了银行的工作人员,讲了他的担忧。银行工作人员很警惕,忙向老阿姨了解情况。她一开始非常抗拒询问,后经反复劝说,才用既不情愿也不客气的态度,说出了事情原委。原来,这位老阿姨之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社保局工作人员,说是有一笔社保补贴金返还给她,要求她立即前往银行ATM机进行接受补贴的操作。而且,对方还特意叮嘱她,这次的补贴,是小范围仅针对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发放,为了不引起其他退休人员的攀比,让她务必不要跟别人透露情况。刚才她在ATM机前,就是在按照对方的电话指示进行接受补贴的相关操作。
说来也巧,我朋友正是社保局的。于是他对老阿姨说,“社保补贴”都是假的,千万不能相信,因为没有这个政策。老阿姨对我朋友余怒未消,不愿搭理他,转而回头质问银行工作人员:“我退休金不高,多点补贴也是好的。社保局的人都跟我把政策讲清楚了,你们为什么要横加阻拦!”
我朋友听后很无奈,便从外衣口袋里掏出工作证,说:“阿姨,你看看我的工作单位。这么跟你说吧,全市退休人员的社保政策,都是我们这个部门定的,真没有你说的这个政策。”
老阿姨顿时愣了,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情。旁边银行工作人员已经在电脑上查她的账户变动情况,最后告诉她,她的账户上,刚刚被转走了8000块钱。
没想到这个时候,老阿姨突然表现得很镇定,并且跟银行工作人员说了这么段话:“看来我真的受骗了。他们骗我说是领取补贴,其实是让我操作银行转账。那麻烦你们帮我把那8000块钱,再转回来吧。”
银行工作人员露出了讶异的表情。带着同样讶异的表情,我朋友也走人了。出银行门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那位老阿姨嚎啕大哭的声音。
我觉得自古以来,行骗和防范,好比是一场残酷的博弈。很多时候,好像是骗子的骗术太高明,所以人们才防不胜防。但试想受骗者若遇事不贪、不慌、不冲动、不轻信,能兼听旁人、理性思考,是不是也就能幸免于难呢?现实中很多的情况是,行骗者为谋财,而受骗者其实未必不贪财。受骗者纵不贪财,也必是在骗局里,不小心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并被骗子加以利用,才会这么轻易“着了道”。有个词叫“开门揖盗”,仔细想想,真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那碰到类似电话诈骗这种事,应该怎么破呢?老实说,既然是博弈,那就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制胜之道。多一份警惕,多一份胜算罢了。
(责任编辑:金丹华)
一天他去银行存款,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阿姨。这位老阿姨显然不太熟悉ATM机的操作,一会儿眼看屏幕,一会儿手指在按键上方犹疑。她的一只手举着个手机,嘴对着话筒焦急地问着:“怎么按?怎么按?”——似乎电话里有人正在远程指导她如何操作。
我朋友看到这个情况,觉得蹊跷。关于电话诈骗的案例他知道得不算少,眼前这位,他看着就像。于是他上前拍了下老阿姨的肩膀,问了句:“阿姨,你是在存款还是在取款?跟你打电话的是家里人吗?”
那位老阿姨被身后突如其来的搭讪吓了一大跳,手机差点滑出手,电话也不小心挂断了。她一边翻查手机通讯录,一边非常不满地说:“关你什么事!”
没等我朋友进一步详细询问,老阿姨已经拨通了刚才那个电话号码,转过身继续开始按电话指示操作ATM机,根本不再理睬他。
于是我朋友叫来了银行的工作人员,讲了他的担忧。银行工作人员很警惕,忙向老阿姨了解情况。她一开始非常抗拒询问,后经反复劝说,才用既不情愿也不客气的态度,说出了事情原委。原来,这位老阿姨之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社保局工作人员,说是有一笔社保补贴金返还给她,要求她立即前往银行ATM机进行接受补贴的操作。而且,对方还特意叮嘱她,这次的补贴,是小范围仅针对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发放,为了不引起其他退休人员的攀比,让她务必不要跟别人透露情况。刚才她在ATM机前,就是在按照对方的电话指示进行接受补贴的相关操作。
说来也巧,我朋友正是社保局的。于是他对老阿姨说,“社保补贴”都是假的,千万不能相信,因为没有这个政策。老阿姨对我朋友余怒未消,不愿搭理他,转而回头质问银行工作人员:“我退休金不高,多点补贴也是好的。社保局的人都跟我把政策讲清楚了,你们为什么要横加阻拦!”
我朋友听后很无奈,便从外衣口袋里掏出工作证,说:“阿姨,你看看我的工作单位。这么跟你说吧,全市退休人员的社保政策,都是我们这个部门定的,真没有你说的这个政策。”
老阿姨顿时愣了,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情。旁边银行工作人员已经在电脑上查她的账户变动情况,最后告诉她,她的账户上,刚刚被转走了8000块钱。
没想到这个时候,老阿姨突然表现得很镇定,并且跟银行工作人员说了这么段话:“看来我真的受骗了。他们骗我说是领取补贴,其实是让我操作银行转账。那麻烦你们帮我把那8000块钱,再转回来吧。”
银行工作人员露出了讶异的表情。带着同样讶异的表情,我朋友也走人了。出银行门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那位老阿姨嚎啕大哭的声音。
我觉得自古以来,行骗和防范,好比是一场残酷的博弈。很多时候,好像是骗子的骗术太高明,所以人们才防不胜防。但试想受骗者若遇事不贪、不慌、不冲动、不轻信,能兼听旁人、理性思考,是不是也就能幸免于难呢?现实中很多的情况是,行骗者为谋财,而受骗者其实未必不贪财。受骗者纵不贪财,也必是在骗局里,不小心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并被骗子加以利用,才会这么轻易“着了道”。有个词叫“开门揖盗”,仔细想想,真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那碰到类似电话诈骗这种事,应该怎么破呢?老实说,既然是博弈,那就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制胜之道。多一份警惕,多一份胜算罢了。
(责任编辑:金丹华)
(责任编辑:金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