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父亲去世时不哭?
宋园问:我发现无论是影视剧里,还是现实中,有的人在父亲去世时一滴眼泪都不掉,这是为什么?
@骆瑞生Rhettson答宋园:
在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有个情节,父亲去世了,孙红雷赶回家,面对在寒风中呆了好几个小时且已哭干了眼泪正默默沉吟的母亲,孙红雷没有呼天抢地,只是很平静地扶着他母亲回家去了,这一幕给我很大的震动,我在这里看出了一个男人该有的担当,这几乎是整部剧给我最大的感动了。但是拍这个镜头时孙红雷却不是这么演的,他是大哭不止的,因为在孙红雷看来,千里迢迢回来,父亲亡故了,母亲孤零零地在村口等自己,这是多凄惨的画面啊,怎么能不哭呢,然而这个镜头却拍了四次都没过,因为张艺谋觉得不该这么演,他给孙红雷说:你饰演的儿子,是当地唯一考上大学,并且是分配在县城中学当老师的,你的乡亲们是长这么大也没有离开过家门30公里以外的实际村民,你是乡亲们心中的骄傲啊,你该是一个男子汉的啊,你看你,一回来就那么个哭起来,你寒风中呆那么长时间的老母亲怎么办,父亲刚刚去世了,难道你要老母亲也跟着去吗,你这个时候该是一个文化人的、男子汉的表现,这才是真实!
最终张艺谋将孙红雷说服,我们才看到了在大雪漫天中,孙红雷坚毅的表情,他扶着他衰老、伤心的母亲回家去了。他母亲在死了丈夫,没有了主心骨后,儿子又成为了她的主心骨,虽然伤心,但是日子还是将继续过下去的。
张艺谋能看出这点来,可见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受苦难越多的男人越能理解责任,越能挑起担子。这点还可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得到验证,在第三章中,孙少平的姐夫被抓去劳改,父亲在装土,大哥去其他县给牛治病,祖母、母亲、姐姐在家里哭做一团,没有个主意,才十七岁的孙少平就给这一堆没主意的女人安排任务:姐,你先给咱做饭。妈,你把咱的高粱和黑豆装一点,再腾出一床铺盖,我一会给姐夫送到民工大灶那里去,晚上你和姐姐在这窑里住,如果我哥不回来,就叫我爸住在他的小窑里,我和兰香都到金波家去住,万一我哥回来,就叫他到队上的饲养室凑合一晚上……
诸君来看,哪一个安排不合理,不周到,不井然有序,不仔仔细细?这才只是十七岁的男孩子啊,他能如此安排说明他已能担担子了,那么他就是个男人了。
路遥这点岂不是和张艺谋一样?他们知道在这种时候男人是不能退缩的,是要勇于挑起担子的,若是换个不经人事的导演来导演《我的父亲母亲》,估计我们看到的就是孙红雷流泪的长长的画面,若是换个不经人事的人来写《平凡的世界》,估计孙少平就是在一旁哭做一团。路遥和张艺谋都是经历过人生的人,他们都知道什么才叫担当。
再说另外一个我同学父亲的故事。
我同学说他奶奶故去那几天,家里人都哭做一团,几乎不能生活,他父亲就里里外外地张罗着,硬是把这难过的几天撑了过去,我同学说若不是他父亲,他都无法想象他们会怎样度过这几天,他奶奶从闭上眼睛到入土,他没见过他父亲流过一滴眼泪,他父亲总是沉默着,精力耐力好得惊人,但是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他父亲洗脸的时候会将毛巾放在脸上好久,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许久后,他父亲才将毛巾揭下来,又是一张坚毅的脸。同学家奶奶故去,即是他父亲的母亲故去,什么感情能比母子感情深呢?什么伤痛又能比得上孩子失去母亲呢?他父亲没哭,不是他不伤心,而是这是他挑担子的时候啊。
小时候我也很诧异,为什么好多儿子死了父母后,却不是向女儿那样大哭特哭,反而跑来跑去,做法事,招待亲戚朋友,选墓地等等,一样事都少不了他,我那时还在心里疑惑,他们难道不爱他们父母吗?为什么都不哭?现在终于理解了,心里充满钦佩,充满感动。
最终张艺谋将孙红雷说服,我们才看到了在大雪漫天中,孙红雷坚毅的表情,他扶着他衰老、伤心的母亲回家去了。他母亲在死了丈夫,没有了主心骨后,儿子又成为了她的主心骨,虽然伤心,但是日子还是将继续过下去的。
张艺谋能看出这点来,可见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受苦难越多的男人越能理解责任,越能挑起担子。这点还可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得到验证,在第三章中,孙少平的姐夫被抓去劳改,父亲在装土,大哥去其他县给牛治病,祖母、母亲、姐姐在家里哭做一团,没有个主意,才十七岁的孙少平就给这一堆没主意的女人安排任务:姐,你先给咱做饭。妈,你把咱的高粱和黑豆装一点,再腾出一床铺盖,我一会给姐夫送到民工大灶那里去,晚上你和姐姐在这窑里住,如果我哥不回来,就叫我爸住在他的小窑里,我和兰香都到金波家去住,万一我哥回来,就叫他到队上的饲养室凑合一晚上……
诸君来看,哪一个安排不合理,不周到,不井然有序,不仔仔细细?这才只是十七岁的男孩子啊,他能如此安排说明他已能担担子了,那么他就是个男人了。
路遥这点岂不是和张艺谋一样?他们知道在这种时候男人是不能退缩的,是要勇于挑起担子的,若是换个不经人事的导演来导演《我的父亲母亲》,估计我们看到的就是孙红雷流泪的长长的画面,若是换个不经人事的人来写《平凡的世界》,估计孙少平就是在一旁哭做一团。路遥和张艺谋都是经历过人生的人,他们都知道什么才叫担当。
再说另外一个我同学父亲的故事。
我同学说他奶奶故去那几天,家里人都哭做一团,几乎不能生活,他父亲就里里外外地张罗着,硬是把这难过的几天撑了过去,我同学说若不是他父亲,他都无法想象他们会怎样度过这几天,他奶奶从闭上眼睛到入土,他没见过他父亲流过一滴眼泪,他父亲总是沉默着,精力耐力好得惊人,但是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他父亲洗脸的时候会将毛巾放在脸上好久,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许久后,他父亲才将毛巾揭下来,又是一张坚毅的脸。同学家奶奶故去,即是他父亲的母亲故去,什么感情能比母子感情深呢?什么伤痛又能比得上孩子失去母亲呢?他父亲没哭,不是他不伤心,而是这是他挑担子的时候啊。
小时候我也很诧异,为什么好多儿子死了父母后,却不是向女儿那样大哭特哭,反而跑来跑去,做法事,招待亲戚朋友,选墓地等等,一样事都少不了他,我那时还在心里疑惑,他们难道不爱他们父母吗?为什么都不哭?现在终于理解了,心里充满钦佩,充满感动。
(责任编辑:赵西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