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者的文学作品在海外受欢迎吗?
圆嘚嘚问:国内有很多外国文学翻译书,我特别好奇:别的国家是不是也热衷于翻译我们国家作者的文学作品呢?这些作品在国外受欢迎吗?我想听听中国作者们在海外发行作品的经历。
@不k拉答圆嘚嘚:
我的作品第一次发的海外版本是越南语,版权费250美元,出版社抽3成代理费,我实得175美元。
当时听到这个价格我就晕了:熬了多少夜、忍受多少辛苦写了本书,怎么才卖这么点钱?不过出版社说,越南很穷,就是卖不上价,而且这钱你是白得的,放着不卖也就浪费了。我当时一听,真的很生气,心想身为一个清高的文艺青年,再怎么也不能贱卖自己的作品嘛,而且,中国作者的作品本来国际地位就一般,如果再用廉价输出的方式卖版权,只会更加没地位,这是事关国家尊严的大事。不过,后来出版社又说,你卖完这个版权后,就可以对外宣称自己是国际知名作家了。于是我考虑到文化交流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样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就同意了。
在那一次合作之后,我的作品又陆陆续续在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十几个海外版本,不过主要还是在韩国、泰国、港台地区这些和我们国家(大陆)传统文化有所相通的地方。版税收入也回归到了合理的水平,没有再做过低价倾销的事情。
但总的来说,据我所知,中国作者的作品在海外并不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当代作家的作品,大部分在海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同。
我记得我和某国的编辑第二次合作的时候,曾经希望对方可以提高一些版权的费用。但是那位编辑说:如果你是一个西方作者,或者是日本、韩国的作者,这样的价格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是一个中国的作者,以这样的价格签约,对我们来说风险就太大了。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知道我那次合作谈崩之后,对我钦佩得五体投地。他说我很有骨气,在金钱诱惑面前表现得很有气节。
当然他夸我的时候,我也没有好意思纠正他。其实那一次的谈判,我原计划是摆出中国作者很有尊严不可侵犯的气势,让海外的编辑在敬佩中妥协,开出合理的价格引进我的作品。可惜他比我还拽,始终不肯提价,而我也没有皮厚到再去纠缠,最终便不了了之了。
其实呢,我能理解该外国编辑的直白,他没有羞辱中国作者的意思,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出实情。实际情况确实是,我们中国的作者在海外目前只是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没有形成整体文化品牌的认同度。
最近这两年,我们国家开始大力度地扶持文化产业,期望像韩国一样通过文化的传播带动经济的发展。我曾一度对这样的文化产业扶持特别期待。前段时间,有个出版社的朋友给了我一个书单,说是他们社里计划做一批重点向海外市场推广的书籍,目的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因为我的作品曾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行过,他便希望我可以给他们提一些意见。我打开文档,一下子就被诸如“某某主义研究”、“某某核心价值观”这样华丽的书名吓到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补贴这样的书走出国门,老外估计不但不会认同我们,恐怕还会担心我们教坏他们的小孩子吧。
其实文化与思想的传播,本身需要的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依靠强行的行政手段去推广,依靠砸钱赚吆喝来达到所谓的成功,我认为可能性很低。
正是基于上述种种经历,有时候我对自己的作品,对一些同胞的作品,常感觉失望,失望于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这样一个历史上盛产了无数伟大文人、作家的国度,如今却拿不出多少让国际读者产生共鸣和喜爱的作品。
所以如果你问我,中国作者的文学作品在海外受欢迎吗?
我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学的较量中,我们并不是占上风、被崇拜的一方。我们也许只是尚站在世界文化潮流的边缘,充当着国际文化艺术中小众和猎奇口味的调味品。
但我特别盼望有一天,中国作者的作品,可以真真正正成为全球读者都喜欢的作品。我希望每个老外在书店看到中国作者作品的时候,会直觉地去想:这是中国作者的作品呢!貌似很好看的样子!
当时听到这个价格我就晕了:熬了多少夜、忍受多少辛苦写了本书,怎么才卖这么点钱?不过出版社说,越南很穷,就是卖不上价,而且这钱你是白得的,放着不卖也就浪费了。我当时一听,真的很生气,心想身为一个清高的文艺青年,再怎么也不能贱卖自己的作品嘛,而且,中国作者的作品本来国际地位就一般,如果再用廉价输出的方式卖版权,只会更加没地位,这是事关国家尊严的大事。不过,后来出版社又说,你卖完这个版权后,就可以对外宣称自己是国际知名作家了。于是我考虑到文化交流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样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就同意了。
在那一次合作之后,我的作品又陆陆续续在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十几个海外版本,不过主要还是在韩国、泰国、港台地区这些和我们国家(大陆)传统文化有所相通的地方。版税收入也回归到了合理的水平,没有再做过低价倾销的事情。
但总的来说,据我所知,中国作者的作品在海外并不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当代作家的作品,大部分在海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同。
我记得我和某国的编辑第二次合作的时候,曾经希望对方可以提高一些版权的费用。但是那位编辑说:如果你是一个西方作者,或者是日本、韩国的作者,这样的价格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是一个中国的作者,以这样的价格签约,对我们来说风险就太大了。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知道我那次合作谈崩之后,对我钦佩得五体投地。他说我很有骨气,在金钱诱惑面前表现得很有气节。
当然他夸我的时候,我也没有好意思纠正他。其实那一次的谈判,我原计划是摆出中国作者很有尊严不可侵犯的气势,让海外的编辑在敬佩中妥协,开出合理的价格引进我的作品。可惜他比我还拽,始终不肯提价,而我也没有皮厚到再去纠缠,最终便不了了之了。
其实呢,我能理解该外国编辑的直白,他没有羞辱中国作者的意思,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出实情。实际情况确实是,我们中国的作者在海外目前只是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没有形成整体文化品牌的认同度。
最近这两年,我们国家开始大力度地扶持文化产业,期望像韩国一样通过文化的传播带动经济的发展。我曾一度对这样的文化产业扶持特别期待。前段时间,有个出版社的朋友给了我一个书单,说是他们社里计划做一批重点向海外市场推广的书籍,目的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因为我的作品曾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行过,他便希望我可以给他们提一些意见。我打开文档,一下子就被诸如“某某主义研究”、“某某核心价值观”这样华丽的书名吓到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补贴这样的书走出国门,老外估计不但不会认同我们,恐怕还会担心我们教坏他们的小孩子吧。
其实文化与思想的传播,本身需要的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依靠强行的行政手段去推广,依靠砸钱赚吆喝来达到所谓的成功,我认为可能性很低。
正是基于上述种种经历,有时候我对自己的作品,对一些同胞的作品,常感觉失望,失望于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这样一个历史上盛产了无数伟大文人、作家的国度,如今却拿不出多少让国际读者产生共鸣和喜爱的作品。
所以如果你问我,中国作者的文学作品在海外受欢迎吗?
我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学的较量中,我们并不是占上风、被崇拜的一方。我们也许只是尚站在世界文化潮流的边缘,充当着国际文化艺术中小众和猎奇口味的调味品。
但我特别盼望有一天,中国作者的作品,可以真真正正成为全球读者都喜欢的作品。我希望每个老外在书店看到中国作者作品的时候,会直觉地去想:这是中国作者的作品呢!貌似很好看的样子!
(责任编辑:金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