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国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会有些什么收获?

童彤问: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虽然多少学了点外语,但其实都没什么外国朋友(包括我)。想问任何一个有外国朋友的人:你在和你的外国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什么收获吗?

@游牧民谣老谢答童彤:

我第一次对外国人有认识,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文里,好像是教育我们不要对外国人好奇,不要像在动物园观看动物一样围观他们,那样会显得我们中国人没礼貌。至于是几年级的课本内容我已经忘了。

后来去县城上初中,看了一些外国电影,也真正地见到几个外国人说着生硬的中文和卖菜的大妈讨价还价。那时候的英语老师教导我们,如果遇着外国人,就要大胆地用英语和他们对话,这样可以提高口语能力。我英语倒是学得不好,全班排名最后,不过一想到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遇到外国人,也属难得,所以便常常鼓起勇气上去跟他们说句“hello”,他们一般也会回我一句“hello”。后来卖菜的大妈见我会说英语,就让我帮她翻译两句,可我哪里还知道更多的英语,怕场面尴尬,便掉头就跑了。

很多年后,我成为了一个民谣歌手,流浪全国,遇到了很多外国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很喜欢听我唱歌,给过我很多外币,英镑、美元、欧元、法郎、泰铢、越南盾……这些外币,当时大多都送给朋友做纪念了,如今手头无余,不过还一直记得那些外国人对我的友好。

有一年我一路流浪到广州的三元里,那晚没钱住宿,只能睡在公园里。当我迷迷糊糊快入睡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一帮人围住了我,我睁眼一看,妈呀,全是黑人,差点以为自己穿越到了非洲呢!我使劲地捏了一下自己的手腕,疼!没做梦呀!再弹一下身边吉他,响的。再看看周边环境,还在广州呀。正当我以为他们会对我不利的时候,他们比划了个弹吉他的手势,我顿时明白,同时也松了口气。当我的吉他声响起,他们一帮人就开始兴高采烈地跳起舞来,后来还买来白酒和花生,与我这个流浪的歌手在公园里愉快地度过了一个晚上。虽然语言不通,但音乐无国界。

真正意义上和外国人有交往,是在扬州。当时我有个朋友也在街头卖唱,认识了一个美国人。那个老外非常喜欢他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便索性辞去了外语学院的工作,跟着他流浪街头,风里来,雨里去,不离不弃。后来我们三个人一起在街头唱歌,我和这个老外,自然也就成为朋友,不同的是,朋友和老外讲英文,而老外和我却讲中文。这一切看上去没什么不好,但实际上我对这老外又爱又恨,准确地说应该是嫉妒,为什么呢?因为在他唱歌的时候,一大群人围观,里外三层,又是给钱又是鼓掌,而且观众们出手往往阔绰,还有漂亮的女人主动上来找他合影。而轮到我和我朋友开唱,众人散去,少数留下的,给的钱也只是一块两块。这让我和我朋友哭笑不得,而这老外却常常得意洋洋。

还有一次在云南,我们圈子里一个歌唱得好的哥们儿,对着一帮外国人唱港台流行歌还有英文歌,没想到底下反响平平。于是另外一个兄弟上台,改唱云南民族歌曲,老外们纷纷手舞足蹈起来,掌声更是经久不息。那次让我意识到,我们在玩的、在唱的所谓流行音乐,其实很多都是大陆模仿港台,港台模仿日韩,日韩模仿欧美。那个哥们儿做梦都没想到他在玩的,也许是别人过时了的音乐。其实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你看大多数外国人,就是喜欢国人不太喜欢的二胡、笛子之类的中国乐器。

因为长期在街头唱歌的缘故,我还认识很多很多外国人,也有很多他们的故事,可惜没法一一讲述。说到这儿,不禁又想起我们初中英语老师的话,“遇着外国人要大胆用英语来对话”。虽然很惭愧,我至今都不怎么会说英语,但所幸我用音乐,用歌声,也与很多外国人进行了“对话”。虽然没能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但我也因此交到了很多外国朋友,增长了很多知识和阅历,并且完善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责任编辑:金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