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反鸡汤?

猪蹄小朋友问:觉得阅读“鸡汤”能得到一种安慰,有的时候还挺喜欢看的,但是最近看到微博上都在反鸡汤,我们为什么要反鸡汤呢?

乌云装扮者@daclods 答猪蹄小朋友:

小学将升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特别瘦弱的女孩,大概有多瘦弱呢,反正你觉得她的脑袋很大,但身子很小。她的头发乱糟糟的,这是大多数人讨嫌她的最主要的原因。她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具体哪个科目最差我也记不清了。

南方小县城的街道上,有很多不念书的青年。他们骑摩托车到处闲逛,闹事就不在话下了。有一年冬天,我还被他们抢过钱,那天我没钱吃早餐,也不敢告诉任何人,饿了一上午。

少年时代,只有这两种人是要敬而远之的:学习差的人、打架闹事的人。

之后这两种人就相遇了。有一天放学,我们排着小队回家,亲眼目睹那个乱发女被一群小混混围在路边,倒没发生什么社会新闻,我们后来知道,那次她被打了几拳,同时被威胁成为他们的一员。

这一幕曾让我的心灵蒙受巨大阴影。渐渐地,她来学校的次数越来越少,精神状态也变得更糟。听说她甚至被威胁去广东卖淫,她极力反抗,又被打了。同龄人有时也议论她,说她还挺有骨气。

有一年暑假我再次见到她,当时我们一群同学约好外出,就在街边的钥匙摊碰到她了。她的头发梳好了,容光焕发,友好又兴奋,跟我们打招呼:“老同学,做什么去呢?”其实谁都认不出她来。我们说:“去打球。”她说:“你们去打,我不去了,家里还有生意要忙。”

在我们还在奋力考大学的时候,她已经靠自己的努力赚了很多钱。我们祝她赚更多的钱。这样,她就能摆脱过去的黑暗,过上那些欺负她的人都不配过上的人生。她也祝我们玩得高兴,在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原谅她(是个学习差的人)了。

从此她就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

那个抢我钱的小混混却没有消失。我念大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狗血的事,就是他跟我一个亲戚结婚生子了。过年的时候,我在老家还碰到他,他肯定也不记得以前抢过我的钱,但是,当我看到他抱着自己的小孩,出门给家里老人买年货,我也原谅了他。

步入青年时代,我发现自己跟少年时代那些黑暗的部分通通和解了。

2010年,我快毕业了,当时是逃课从武汉来北京实习。圣诞节的傍晚,我的活儿还没干完,说实话有点儿不想干了,我就抽空去快餐店里吃饭,一边打开人人网写日志安慰自己。

“去陌生的地方,多带点衣服,不要带那么多的梦想,会重。”

实现梦想的过程并不总让人兴高采烈,一旦承认这一点,承认自己总会时不时地进入黑色地带,反而让我获得一种光明的感受。

我很快就吃完,擦嘴,回公司加班去了。

类似的感受,还反复出现在每个新学期的开始。过去一个学期,成绩不太好,只好带着沮丧的心情回家过寒暑假。假期一过,新的学期来临,就来到了发新课本的日子。

那几乎是每个学期最有生命力的一天:打开发下来的新课本,那些崭新的纸张,以及它们散发出的没有被任何人翻过的气味,会让我坚定地对自己说:“好的!从现在起,又可以重新努力一次!”

于是我急切地重新投入下一个朝六晚九的学年。

这是心灵鸡汤作家最擅长的。

他们告诉你,你迟早会遇到这个世界最光明的部分,一旦遇到不舒服的事,你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众所周知的是,鸡汤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你应该与失败的人生和解,与崩溃的道德感和解,与费劲的过程和解。

心灵鸡汤所面对的人群,扮演着迷茫、需要希望、感情脆弱的社会角色,人处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比任何阶段都需要关怀和爱,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冷静与理性明明更加宝贵,它们才能让你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源源不断地给自己美好的暗示,心甘情愿地接受一切不满、失败、难过,然后告诉自己:反正会好的。

你知道,不会的。

还有几个信息被我隐瞒了。

大学毕业之后,我真的往北京带了超多衣服。结果傻逼了,衣服真的太多,每次搬家简直要了我老命。

年复一年,崭新的课本总是被我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好像在保护一个志向。结果我就漏了很多笔记,考试还是没考好,还是把希望留到第二年,还想从头再来。

小时候被抢劫的事情,我没有告诉我爸妈,我告诉了一个混黑社会的亲戚。他帮我教训了那个男孩。这个亲戚后来因为别的事被关进牢房,一直没出来。真正从我世界里消失的是他。

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个瘦弱的女孩并没有真正消失。她持续地,以一种虚名活跃在那个小小的南方县城。

我们曾经在大街上和她最后一次告别。当时,她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鸡头。
 

(责任编辑:金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