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自驾游是什么感受?
escher问:在美国留学,准备三月份开始自驾游。长途自驾游是什么样的感受?
@另维_ 答escher:
在美国的长途自驾游,不同路线之间差别应该很大,14年底自驾走了一遍东海岸,从美国最南端的西礁群岛一路开到纽约,奥兰多的迪士尼世界过的圣诞夜,时代广场倒数的新年。两千英里,十三天,一行六人,一个是老朋友,四个是在微博上约的网友。
下面随便聊聊这一条线。
天气,西礁群岛完全是美国版海南,四面都是海滩,穿一片小短裙都热得出汗,一路向北,一路加衣服,到纽约时已经冷出东三省的气质了,动不动就鹅毛大雪,从热成狗到冻成狗,用不到两周的时间走一遍四季,听起来文艺得能写诗,经历起来,简直要把感冒药当饭吃。
住宿以民居为主,都是租房App拿下的。公寓,Penthouse(《绯闻女孩》S家那种类型),condo(有点类似国内的小别墅),各种类型都试了一下,结论是房子还是贵的住着舒服。房费人均400美金出头,车是七座SUV,人均300多美金,油价最近降得厉害,13天下来每人摊了不到60美金,收过路费的城市只见到一座。穷游还是富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总的来说,自驾在美国确实是最常见、方便和省钱的出行方式。这里路平路宽标识好,公共交通落后得惨不忍睹。
一起旅行,对人的印象永远比风景深,我们规定每天开车不超过4小时,但仿佛依然花了漫长的时间一起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衣服蹭衣服,你剥橙子我递水,困了睡,无聊了玩游戏,或者放首《平凡之路》一起大声唱,窗外的景色一帧又一帧扑向后方,偶尔雨后现彩虹。
一天24小时在一起,自私、脏乱差、没耐心、会照顾人、抠门、超强控制欲、没主见、特能认路、不擅长憋尿……每个人都被迫比赛暴露优点缺点,我们一趟下来,有人成了情侣,有人已经比前任还要尴尬,有人被偷偷摸摸飞了六个小时守在纽约蹲点的男朋友求婚,境遇各不相同,并且明明只是刚见面十几天的网友,已经有了多年老友般的熟悉感和了解感。
开车穿美国这件事,不建议恋人分开来一个上路一个该干嘛干嘛,否则路上再美的惊喜,看到后的感觉也只有“他要是在就好了”,委屈得躲起来哭鼻子,迷路了还连累旅友到处找。圣诞夜的迪士尼世界是一座会放音乐和飘人工雪花的彩光城堡,回忆起来完全是一段躲猫猫和互相寻人之旅,插曲叫“我打不通他电话,是因为时差,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呢……”。
总之,这是一段像把一年甚至一生压缩成两周过一遍的旅行,暴露许多短板,也创造许多回忆,所以建议情人没事去自驾穿越个什么地方,完事了早点分手,或者早点结婚。
自驾和其他旅游模式的区别,我左思右想,结论是“坐车时间更长”。以至于我结束旅程回到西雅图,开学三天后,还能半夜醒来,产生自己依然在车上的错觉,晃晃的吵吵的,身边的人又在挤我。于是摸出手机发条微信给那些个旅伴:我很好,你们都还好吗?
下面随便聊聊这一条线。
天气,西礁群岛完全是美国版海南,四面都是海滩,穿一片小短裙都热得出汗,一路向北,一路加衣服,到纽约时已经冷出东三省的气质了,动不动就鹅毛大雪,从热成狗到冻成狗,用不到两周的时间走一遍四季,听起来文艺得能写诗,经历起来,简直要把感冒药当饭吃。
住宿以民居为主,都是租房App拿下的。公寓,Penthouse(《绯闻女孩》S家那种类型),condo(有点类似国内的小别墅),各种类型都试了一下,结论是房子还是贵的住着舒服。房费人均400美金出头,车是七座SUV,人均300多美金,油价最近降得厉害,13天下来每人摊了不到60美金,收过路费的城市只见到一座。穷游还是富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总的来说,自驾在美国确实是最常见、方便和省钱的出行方式。这里路平路宽标识好,公共交通落后得惨不忍睹。
一起旅行,对人的印象永远比风景深,我们规定每天开车不超过4小时,但仿佛依然花了漫长的时间一起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衣服蹭衣服,你剥橙子我递水,困了睡,无聊了玩游戏,或者放首《平凡之路》一起大声唱,窗外的景色一帧又一帧扑向后方,偶尔雨后现彩虹。
一天24小时在一起,自私、脏乱差、没耐心、会照顾人、抠门、超强控制欲、没主见、特能认路、不擅长憋尿……每个人都被迫比赛暴露优点缺点,我们一趟下来,有人成了情侣,有人已经比前任还要尴尬,有人被偷偷摸摸飞了六个小时守在纽约蹲点的男朋友求婚,境遇各不相同,并且明明只是刚见面十几天的网友,已经有了多年老友般的熟悉感和了解感。
开车穿美国这件事,不建议恋人分开来一个上路一个该干嘛干嘛,否则路上再美的惊喜,看到后的感觉也只有“他要是在就好了”,委屈得躲起来哭鼻子,迷路了还连累旅友到处找。圣诞夜的迪士尼世界是一座会放音乐和飘人工雪花的彩光城堡,回忆起来完全是一段躲猫猫和互相寻人之旅,插曲叫“我打不通他电话,是因为时差,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呢……”。
总之,这是一段像把一年甚至一生压缩成两周过一遍的旅行,暴露许多短板,也创造许多回忆,所以建议情人没事去自驾穿越个什么地方,完事了早点分手,或者早点结婚。
自驾和其他旅游模式的区别,我左思右想,结论是“坐车时间更长”。以至于我结束旅程回到西雅图,开学三天后,还能半夜醒来,产生自己依然在车上的错觉,晃晃的吵吵的,身边的人又在挤我。于是摸出手机发条微信给那些个旅伴:我很好,你们都还好吗?
(责任编辑:金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