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见家长应该如何准备?

fekn问:过年期间见对方家长,应该如何准备?

科学家种太阳答fekn:

不管是面试、相亲、见家长、答辩还是什么,做好自己就行了。
这个回答可能乍一看有点消极,但我个人觉得它在长期博弈上恰恰是积极的。回到问题上,见家长。

见家长的目的一般来说应该是未来结婚组成家庭并且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段浪漫的关系准备要转型成为现实的有责任感的关系。所以更需要考虑长期博弈的事。

如果你明明只有80分,你努力表现成了100分,那么之后别人对你的预期就是长期维持在100分而且最好能经常表现出120分。

如果你明明只有80分,你消极表现出了60分,长期来看似乎很轻松,但短期的结果是你没有长期表现的机会了。

所以个人建议是,你是多少分就表现多少分,中规中矩、自然而然,就跟和自己爹妈在一起时差不多。

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我努力表现好一些,短期赢面大一些,到了长期我再慢慢改善自己,达到别人的预期,不是更好吗?我觉得这种想法主要有两个大的风险:

一是自我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你努力表现得越好,极值偏离均值越远,你以后在别人的预期下会活得越辛苦。

二是爱情本来就应该是完全接纳的一种情感,亲情也是类似,如果你的真实自我并不能完全被对方及对方父母所接纳,那么你未来的生活很难过得顺利。

另一部分人可能会觉得,现在都是核心家庭三口之家了,临时表现一把把对方父母弄高兴了就行,反正双方也不会长期生活在一起。我觉得这种想法主要也有两个大的风险:

一是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你很难真诚地接纳对方的父母,把他们也当做你的亲人,这一来会影响你和另一半的感情,因为谁都是爹妈亲生的而后才找了对象,二来亲密关系非常敏锐,可能不仅你的另一半甚至对方的父母也能感受到你的逢场作戏,那么对方同样不会把你当成亲人,这在亲密关系中就埋下了裂痕。

二是世事难料,你以为现在不用生活在一起,假如未来有一天要生活在一起呢?你可能会在生活本来就压力很大的时候面临一个“凭空”而生的新压力,比如一般是有了孩子父母来帮着带,比如是换了大房子父母过来住一段时间,又比如假期全家人聚一聚。这种团聚的时刻反而成了一种痛苦,而且无穷无尽,除非对方父母死了。我觉得这也蛮恐怖的。

再回到最初的那句:错了不要怪我。
 

(责任编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