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呢?
兔子好多白问:看《甄嬛传》里沈眉庄明明饱读诗书却说自己不曾读什么书,《红楼梦》里的大才女林黛玉初到贾府也只说自己略识得几个字,想不通为什么古人会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呢?
台湾学者@薛仁明 答兔子好多白:
我们如果没被现代的许多“伟大”的理论给洗脑的话,大概会发现一个事实:现在民间随处可见的七八十岁以上老太太,她们的生命状态,论安稳、论踏实,其实都比许多喜欢标榜能力、喜欢争论是非的“新女性”都来得强很多。为啥?大概就是因为出生于“旧社会”的这些老太太都更懂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真意吧!
所谓“无才”,并不是真的完全没才能。如果一个人笨手笨脚、毫无见识,这样子的百无一用之人,不管是男是女,恐怕都不会有人把他(她)跟“德”字联系在一起吧。
“无才”其实也就是不显才、不逞才罢了!老子所说的“无为”,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所有的作为,暧暧内含光、抱朴守拙,不刻意、没造作,凡事一任自然,那就是“无为”。说白了,就是不把自己的才情当回事。正因不当回事,这种人就不添乱、不惹事;他怎么做,就怎么对。所以老子才会接着说,“无为而无不为”。女子因不显才、不逞才,所以再多的才情,都不会是负担,都让人看得舒服、看了清爽,这就是德。
老实说,男子如果能做到这种意义下的“无才”,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德”了;也就是说,男子无才更是德。只不过,女子天生有一种柔软,要她们不显才、不逞才,其实容易;但要男人完全做到这点,还真是挺难的。
所谓“无才”,并不是真的完全没才能。如果一个人笨手笨脚、毫无见识,这样子的百无一用之人,不管是男是女,恐怕都不会有人把他(她)跟“德”字联系在一起吧。
“无才”其实也就是不显才、不逞才罢了!老子所说的“无为”,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所有的作为,暧暧内含光、抱朴守拙,不刻意、没造作,凡事一任自然,那就是“无为”。说白了,就是不把自己的才情当回事。正因不当回事,这种人就不添乱、不惹事;他怎么做,就怎么对。所以老子才会接着说,“无为而无不为”。女子因不显才、不逞才,所以再多的才情,都不会是负担,都让人看得舒服、看了清爽,这就是德。
老实说,男子如果能做到这种意义下的“无才”,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德”了;也就是说,男子无才更是德。只不过,女子天生有一种柔软,要她们不显才、不逞才,其实容易;但要男人完全做到这点,还真是挺难的。
(责任编辑:谢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