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看一本《繁花》盛放

作者/

2011年5月10日晚上11:42,一个ID叫“独上阁楼”的网友在弄堂网开了第一贴:市井调头,字字入心,满口余香,《繁花》由此开始了。

2012年《繁花》发表于《收获》杂志,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多讨论、围观、评论……可以说《繁花》使上海叙事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013年纸质书出版,不久就囊获了国内众多的文学奖项成为“大满贯”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首届“中国好书”

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榜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施耐庵文学奖

搜狐鲁迅文华奖年度小说奖

……


除了文学奖项的加持,读者也对《繁花》评价甚高。豆瓣上64819人想读,35577人读过……评分高达8.7。

著名导演王家卫一眼便爱上了这个文本,并签下它的影视版权。

他这样评价《繁花》:

 

这部小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补白了我六十年代来香港后的上海面貌。《繁花》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图》,它是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座城市的发展写照,代表了上海的精气神。《繁花》是让全世界了解上海、上海人以及上海文化的一部辞典。

因此,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部“出圈”的杰作。于是,我们针对《繁花》搞了一波“大事情”——制作了最顶配的特装版《繁花》

在了解最新的特装版《繁花》以前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繁花》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繁花》是“上海市井版《红楼梦》”

所谓“上海市井版《红楼梦》”首先被感知到的就是“上海”这个地域。金宇澄通过高频次使用沪语词汇营造了浓郁的上海气息。

据统计,全书中“赞”出现了30余次,“有事体”出现了20余次,频次最高的“不响”出现了1000余次……

在这样的沪语氛围当中,人物显得更加自然,许多故事的发生与演变更加容易被理解。

更为突出的是,《繁花》中所使用的沪语避开了“阿拉”“交关”一类的非沪语区较为难懂常用词汇,形成了一种“沪语书面语”,减少了非沪语读者的壁垒,将沪语的魅力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另一个关键词是,市井。在我们熟悉的上海叙事当中,所谓的“上海气息”往往依附于它的都市属性:灯红酒绿,带着现代与前沿的骄傲。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间都带着高贵优雅的气质。

但在《繁花》当中不是。《繁花》当中没有努力奋斗的发迹史,也没有波谲云诡的家族斗争,而是另辟蹊径,所有的故事像是那些能在茶馆当中听到的,家长里短,一地鸡毛。

这些日常的碎屑堆积、拼凑,印象里的上海市井就慢慢被回忆起来,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读者共鸣。

甚至有读者说:看罢最后一页,像是过完了一生。


《繁花》是一座城市的人情世态博物馆

加缪讲,要了解一座城市,要了解那座城市里的人们的交往,纠葛与死亡。《繁花》恰恰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

《繁花》当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纠葛”在第二十八章,梅瑞筹备的大型恳谈会饭局之上,玲子和陶陶因小琴而产生的争吵。

从一开始玲子的嘲讽,陶陶不响到陶陶强行拉小琴离座。中间搅浑水的(钟大师说,小琴过去坐一坐,既不缺手,也不会缺脚,吃一杯酒而已。)、和稀泥的(孟先生也走过来说,陶先生,算了好吧,又不是大事体。)、看戏的(台面上,苏安,章小姐,吴小姐,秦小姐,面无四两肉,两臂一抱,只看白戏。)应有尽有,简直一幅人间浮世绘。

至于“死亡”,在《繁花》当中的表达则含蓄得多,甚至都没能有一个确然的水花——

 

其实这天黄昏,是阿宝最后见到蓓蒂与阿婆的时刻,阿宝离开时分,天完全灰暗,阿宝回头,见阿婆为蓓蒂梳头,阿婆说,拜拜拜,拜到明年有世界,世界少,杀只鸡,世界多,杀只老雄鹅。蓓蒂说,我不要听了,讨厌了。姝华立于门口,阿宝再回头,见姝华身边,掠过两道光,闪进水池里,阿宝一揩眼睛,视觉模糊,眼前,只是昏暗房子,树,一辆脚踏车经过,一切如常。几天以后,阿宝收到了姝华的信,信文是,阿宝,这天你先回曹杨新村,会相信我吗?以后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就是这夜之后,阿婆和蓓蒂失踪了,大概是去了南京?还是哪里?有空详谈。姝华。

 

这段话就像一个残酷的暗示,仿佛蓓蒂随着绍兴阿婆一起投了水池。不论事实是否如此,阿宝的确从那以后,再没见过蓓蒂。对于他来讲,那个永久铭记着,陪着他在东正教堂屋顶谈天的蓓蒂,永久地消失了。让人不胜唏嘘。

因此可以说,《繁花》是一座城市的人情世态博物馆:男男女女,城市历史,八卦花絮……满足了所有看客的口味。

“复习”完《繁花》之后,就该接着说我们的大事情了!

特装“典藏版”《繁花》在200多天的酝酿规划、40多道生产工序、40天的生产工期中诞生了。我们以手工为主要元素,配合由内而外的精心设计、装帧,希望带给大家新的阅读体验。

 

01  手工制作

特装“典藏版”《繁花》工艺复杂我们特意找到了国内印刷质量的“天花板”——雅昌。

这本书的制作也如雅昌生产副总经理魏荥利所说:

 

做成这样一本书露,参与各工序的人数达上百人,尤其每本的20多个粘页,每张粘页的位置都有具体精准的要求,需要大量具有丰富手工经验的人手,我们为此配备了专业固定的手工制作团队。

不仅在粘页上有着浓墨重彩的工夫,甚至内页上的模切邮票孔工艺都大有讲究:

 

在书刊内页上做模切邮票孔工艺,实现难度也非常大,在行业内很鲜见,此前市面上也没有类似产品。

在这种个性化的粘贴需求、高难度的手工操作之下,每一本书都只能靠人力来完成,和普通用机械化流程复制的图书完全不同,甚至完全可以说每一本特装“典藏版”《繁花》都是独一无二的。

原作中20幅手绘插图均为排版厂师傅人力手粘而成,全书制作四十多道工序,仅手工粘贴就有30多次!

与普通插页和随文印图对比,这是一道既费时又费力的工序——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粘贴,而是需要将图片严丝合缝地粘在准确的位置上。

但跟轻盈、灵巧、自由、透气的阅读体验相比,一切都值了!

金宇澄为170余位繁花人物作的生平小传也被做成袖珍小书以手黏工艺黏于书后。

根据舞台剧制作的人物关系图也以手工的方式嵌于书后,一图将《繁花》中角色的错综关系清晰展现。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就连扉页上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

扉页上采取了特殊大小页设计:复古蓝彩色书名页衬以空白骑缝溜字金句扉页。上下交叠的书页极具美感。

 

02  由内至外的精心制作

函套

函套采用116g高端丽纸,裱3mm厚灰板。金老师千挑万选的大地肉桂色,与沉蓝色书封大胆撞色,英文书名“BLOSSOMS SHANGHAI”和金句“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皆为烫银设计,中古的时尚风,内敛奢华,体现海派VINTAGE的美学调性。


书封

精装封面,选用了120g尚席纹沉蓝艺术色纸。独有的立体扭股纹路,触摸起来比布面还有质感。

金老师一锤定音,选用了潘通色卡沉蓝专色,可谓独一无二的《繁花》色,配以作者手写书名烫银大字,让人一秒带入“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

 

内文

内文采用80g金龙书纸,丝滑白腻,翻页无声。

看到如此用心的制作,你难道不想收藏一套吗!

快戳下面的文字,跳转链接

摩点

典藏版《繁花》众筹



在书籍已变为快装产品的当下

我们希望《繁花》可以回归到故事里的状态

看尽世情百态、人生冷暖

在其中感受过去的上海

聆听一路传承而来的乡音

将人们所有的期望娓娓道来

责任编辑:ONE一个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