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一年都有人说“大环境不好”?
说起“大环境”,一定要说到在国产剧农村题材这个类型里延续了长达17年、可能也是目前为数不多还能在小荧幕上看到的涉及农村生活的剧集——《乡村爱情》。从春晚退休的赵本山,每年固定在该系列剧里露面,生活在拍摄地点,也在拍摄中生活。
也是他,靠着一句调侃大环境的金句,在前几年把这部偶尔会从观众视野中滑落的电视剧又拉到了互联网中心,引发了二次创作。
第11季里,董事长王大拿的儿子王木生回来重新主管象牙山庄,但营业额不升反降,王大拿让他自己想想,王木生回复:“那不是大环境不好吗?那跟我有啥关系?”扮演王大拿的赵本山头一拧、脸一皱:“哎呀,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还大环境,怎么你到哪儿,哪儿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短短几句台词,在2019年年初广泛流传,大家带着点认真也借用它调侃,互相说着好好反思自己,别总怪大环境。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繁琐但有序,平淡生活中的抱怨就不那么被理解了。可以说这几句台词一度成为那一年的“流行语”,大家找到了比玻璃心、抗压能力差这种攻击力强的词汇更有意思的说法,所以更肆无忌惮地使用它,因为这不算骂人,顶多是“调侃”。
回过头来想想,很难具体考据到底从哪一年开始有人说着“大环境不好”。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人们的生活应当是蒸蒸日上的,大部分地区还不富裕,但有逐渐改善生活的希望,互联网也还没便宜到辐射千家万户,即便有针对大环境的讨论,也在小的社群里。到了第二个十年,生活改善的态势慢慢起来了,几代人都接触到了从前没体验过的技术、生活方式,但漫长的人生路终于显示出了它的不可预测和曲折,不管是由消费社会带来的无意义感还是大规模疫情的冲击抑或社会体系施加的结构性压力,都足以让人体感到以肉身与生活摩擦造成的痛感。
每个人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不一样,但疼痛是有一定规模的。
为什么每一年都有人说“大环境不好”?因为每一年都有人过得艰难,他们跟朋友述说、跟有类似经历的人述说,直到有一年,困难扩展到了更大范围,大环境不好的感叹才成了不容被忽视的声音。
这几年,不能再回避了,我们必须要直面大环境就是不好了这个现实。王大拿戳穿儿子能力不行还老拿大环境当借口的2019年,这个电视剧情节还有其正当性,毕竟2019年年初现实环境还不算迫切,剧中的王木生也确实没有管理山庄的能力;但到了近几年,如果再像剧中的王大拿一样责备在承受环境影响的个体,大概率会成为没有同理心的存在。
没几个人能摆脱所处环境的助力或束缚,不停有人在发出相似的感慨也就很好理解了。我们都受困于时代,要在这个区间内创造生活,躲是躲不掉的,那种走得艰难的感觉,说不清楚哪一天就有人突然体会到了,于是也发出了跟前人相似的感叹,大环境不好啊。
有时候语言是无奈的,一句话说出口像对着虚空投掷空气,大环境感叹被投掷了无数次,全部消解在虚空中。好在还有行动。我们可以支配语言,也可以支配自己的行动,当语言和行动难以改善大环境的时候,有一些人尝试回到自己的社群,建立起小范围生活的秩序,搭造一个坚实、可靠的“附近”
大环境不好,也要做点让自己好的事情,还可以行动的时候,行动总是有效果的。
责任编辑:讷讷